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

文章插图
“终日挥形 , 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 , 而淡然自若” , 这恐怕是每个管理者心向往之的 。但这样的状态需要给精神一个支点 。
“什么是深?”
笔者早年曾经遇到一位老师 , 一次在课堂上提出个奇怪的问题:“什么是深?”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就这个提问 , 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暂时放下杂志 , 做一番有益的思考 。
当时很多同学试探着回答 , 比如“深就如同一口井”之类 , 但老师频频摇头 。当时笔者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个略带玩笑 , 又似乎靠谱的答案 , 说了声:“深就是不浅” 。大家都很开心地笑了 。
没曾想 , 这位可敬又难缠的老师也颔首而笑:“对 , 这就是答案 , 深就是不浅 , 不浅即深 , 做任何事情你只要不浅就可以了 , 早晚会有深的一天 。这个答案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下来!”
不浅即深 , 是一种对平淡的安守 , 更是一种成事的智慧 。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追求成功的热情》一书中 , 写到这样一段话:“两只脚必须踩在土地上 , 一步一步地走 。这种方式缓慢而且费力 , 似乎无法一日千里……然而你还是要有耐心地走下去 。
一小步一小步积累下来的 , 可是相当惊人 。每天不厌其烦地努力 , 都能有一点小小的胜利 , 鼓舞你再努力一点 , 获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只要不放弃 , 你一定可以爬升到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境地……” 。
可以说 , 对于管理者来讲 , 既要有对平淡的安守 , 又要有胜利对快乐的激发 , 如此平淡与快乐之间的良性循环——“淡中作乐” , 就是管理者“终日挥形 , 而神气无变”的支点!
心灵的最佳“底色”
有的人可能会说 , 是否喜欢平淡 , 与人的性格、生活经历有关 , 不同的管理者自有他特别的喜好 。
笔者认为:各种风格出现肯定是必然的 , 对生活状态的追求 , 人与人也有差别 。
但有一点也可以肯定 , 作为需要高心理强度的管理者 , 淡中作乐却是有必要作为状态的底色的 。或者用功利一些的逻辑表达:淡中作乐是有很大好处的 。
首先 , 淡中作乐的底色更易于调整自己的情绪 , 找到一种把握节奏、细水长流、貌似平淡、实则坚韧的状态 。大喜必大悲 , 大兴奋必大落寞 , 淡中作乐关乎管理者情商的提高 。
其次 , 在淡中作乐的底色下 , 管理者思考问题的准确率会更高 。
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 , 把实验者分为三组 , 通过一定的调节方法 , 让三组人分别处于高兴奋水平、中等兴奋水平和平静三种状态 , 然后对三组人进行大量的推理测验 。反复实验之后发现:高兴奋状态下的实验者 , 对简单问题回答得最好;随着难度增大 , 平静状态的实验者逐渐占据优势;而复杂问题 , 更是成了平静状态者的优势领域 。
可以说 , 如果解决简单问题的话 , 那么人处于兴奋状态效率最高;如果面对事情的难度大 , 则是平静状态者的天下了 。
所以 , 相比较而言 , 内容比较简单的工作 , 适合兴奋状态下的人员;而管理者面临的问题难度较大的话 , 则适合在平静状态下工作 。平静是距离理性最近的情绪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