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不可夸富”

汝窑的烧造,充满着各种传奇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莫属「玛瑙入釉」的传说 。此项典故来自南宋人周辉的笔记小说-《清波杂 志》的记载 。以此结合现代人的研究,发现汝州一地在宋代确实出产玛瑙,有宋一代官方也曾多次开产玛瑙矿石,而以宝丰清凉寺出土的瓷片所作的化学分析中,同时也观察出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似比其它瓷窑来得高,凡此种种皆说明传世汝窑瓷器在口缘和棱角之处隐约浮现的淡粉色光泽,或是「玛瑙入釉」的结果 。除了「玛瑙入釉」之外,汝窑使用满釉支烧法,也是陶工为了烧出端整的器型和美丽的釉色所做的努力 。一般汝窑的盘、瓶、碗和较大的洗,有五个支钉痕,小圆洗和碟用三个支钉,水仙盆用五或六个支钉 。这种满釉支烧的烧造方式,在北宋耀州窑、南宋官窑、哥窑,以及宋至元的钧窑,甚或十二世纪的韩国高丽青瓷也看得到,但汝窑使用的支钉特别考究,烧后留下的痕迹更是细小如芝麻,成为自晚明以来鉴赏家判断真伪汝瓷的标准 。

“汝瓷,不可夸富”

文章插图
汝瓷之美是内敛的美,也是单纯的美,它不以繁杂的装饰纹来美化器物,单纯从器型和颜色上去表现美 。汝瓷釉色为典雅的天青色或者说是鸭蛋青色,以开片为美 。明·《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 。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古代汝窑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以仿照古朴青铜器的造型为主,少量会有一道或几道弦纹的装饰 。
汝瓷始烧于唐,创烧于宋,为宫廷御用瓷器 。北宋后期,汝窑被皇 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随着宋徽宗的喜爱而登峰造极,却也伴着宋朝的衰败而销声匿迹 。“为皇 室生产器物是极其特殊、隐秘的事情,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都要悉数砸碎、毁掉、埋掉 。而汝窑本身更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成器很少 。再加上总共就为皇 室烧了20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越往后越发珍贵 。
“汝瓷,不可夸富”

文章插图
【“汝瓷,不可夸富”】
汝官瓷传世品大多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特点,而对其“釉如堆脂之熔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的形成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不均,还原气氛不足所致 。宋代宫廷御用瓷,皆是百里挑一,精益求精,对稍有瑕疵的产品都要现场砸碎深埋,我们能够见到“釉如堆脂”的汝窑瓷器则为少数中的幸存者 。
知道中国陶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宋瓷,知道宋瓷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汝窑,千百年来汝窑为魁,不仅是个定论,而且将它推至神话 。
“汝瓷,不可夸富”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汝窑瓷器便深得古代帝王、皇宫大臣、文人墨客喜爱,更是有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如今,宋代汝窑瓷器的存世量微乎其微,在古玩交易市场上所成 交的宋代汝窑瓷器价格总让人惊叹不已,屡屡以亿元天价成 交,市场行情非常火热!
汝瓷以其自然典雅的造型、温润如玉的气质、梦幻般的釉色、特殊的烧造工艺,达到了历史上青瓷制作的顶峰,改变了我国“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 。汝窑始终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首位,素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 。北宋晚期,汝窑青瓷烧造工艺达到极 致,但终因宋室内忧外患,烧造天青釉汝瓷的汝窑仅仅20余年便消失,不仅工艺失传,其窑址也尘封于历史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