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鉴伪易鉴真难

根据唐人祥编着整理的世界茶经中有记载的近代史上钧窑产品和图片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 ,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 , 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 , 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 , 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 , 肥厚玉润 , 类翠似玉赛玛瑙 , 有巧夺天工之美 。
【钧瓷鉴定:鉴伪易鉴真难】

钧瓷鉴定:鉴伪易鉴真难

文章插图
近些年来 , 钧窑拍卖价格最 高的是2001年美国Mr..Falk收藏拍卖专场,一件宋代钧窑天蓝釉紫斑大碗以100万美金成 交. 。另外 , 由于钧窑瓷器的传世品较少 , 真品在明代以后就非常难得 , 因此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仿钧窑瓷也被市场看好 , 如清代唐英所仿炉钧釉花口笔洗市场价格在100万左右 。
钧窑所在地今属河南禹州(原禹县) , 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区 , 目前已知的窑址有钧台八卦洞、刘家门、河北地、下白峪、闵庄窑等 。钧窑传世品以天蓝、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并刻有数字的陈设类钧瓷为代表 。蓝色乳光釉和铜红釉是钧瓷的代表 , 局部、全部红釉是首 次以铜为着色剂 。但从考古发掘来看 , 窑址内出土瓷片中以青釉瓷最多 , 如青釉瓷在刘家门窑址早期地层出土瓷片中占70%~80% 。同时大部分钧瓷窑址还生产白地黑花瓷 。钧窑在创烧之初即掌握了覆烧、满釉和厚釉工艺 。
钧瓷鉴定:鉴伪易鉴真难

文章插图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 。虽然钧瓷以青色为基本釉色 , 但是“它突破了以铁元素作为呈色剂的局面 , 在瓷器烧制中加入铜元素 , 创造出了铜红釉窑变技术 , 为后来出现的釉里红、祭红、郎窑红等打下基础” 。因此 , 钧窑有着“彩瓷鼻祖”之称 。
窑工在烧造钧瓷的过程中 , 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偶然出现的红色窑变釉的原因 , 逐渐能够获取纯净的以氧化铜为釉质呈色的窑变钧瓷 , 从而创烧出纯色的玫瑰紫、海棠红等名贵窑变钧瓷 , 构成一代名瓷的一个完整体系 。另外 , 从不同时期钧瓷施加的褐色护胎釉看 , 五代、宋初的早期钧瓷施加较厚的褐色护胎釉 , 到北宋中晚期施加薄薄的一层褐色护胎釉 , 及至到了元代 , 窑工已经完全意识到 , 很厚的钧瓷釉质足可以遮盖住胎体些许的旋痕及略微的凹凸痕迹 , 加之“元代钧窑瓷制作较粗 , 造型笨重 , 底足修整不精细”的制瓷风格 , 因此不再施加褐色护胎釉 , 成为宋代钧瓷与元代钧瓷的一条分水岭 。
钧瓷鉴定:鉴伪易鉴真难

文章插图
钧窑釉色之美 , 恰似蔚蓝天空中涌现出一片绚丽的红霞 , 给人以变幻无穷的美感 。这美感在于釉色凝炼含蓄 , 浓厚质朴 。钧釉以蛋白石光泽的青釉为基调 , 兼具宝光内蕴不透明的乳光状态和绚丽多姿的窑变现象 。美丽的釉色同具有微弱透光性的乳光状态结合在一起 , 赋予钧瓷一种莹润幽雅、美丽含蓄的光泽 。
钧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奇珍瑰宝 。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 。其厚釉、分相釉等生产工艺对南北方的许多窑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 多数钧釉瓷器施有凝厚而雅致的天青色乳浊状釉 , 明清时期则成为文人雅士们追逐、收藏的艺术品 。人们以往在论及钧窑时 , 必称其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 都认为其是宋代用于贡御的“官窑”瓷器 , 近代研究者则将其列为宋代的六大瓷系之一 , 被赋予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开始对宋元时期的制瓷手工业进行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综合研究 , 钧窑瓷器又以其广泛的生产地域和巨大的产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