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

元代仿钧瓷器以碗、盘、炉为主,不见盆、奁、洗、尊等陈设物件,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用品 。胎体修胎较粗糙,不规整,工艺不精细,胎质粗松,瓷土杂质多,淘洗不纯净,瓷胎烧成温度较低,叩之声音沙哑,个别的因为叠烧,碗内心亦露胎成素烧圈 。底心多露胎且有明显凸起的鸡心点 。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 。釉色单一,仅见天青,天蓝两种,施釉不到底 。

钧瓷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

文章插图
由于钧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浅如天青,深如天蓝,比天青更淡者为月白,而且具有莹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 。其色调之美妙,为一般窑口的产品所不及 。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三氧化二铝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还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 。早期宋钧在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介于11~11.4之间,五氧化二磷多数占0.8% 。官钧釉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间 。
都说钧窑之美在于窑变,钧窑的窑变究竟美在哪?钧窑窑变指的是钧窑釉的各种变化,经过窑变的钧窑瓷器成品会有不同的纹路、色彩以及其它意想不到的变化 。正是这种变化使得钧窑窑变完成后,窑内没有一 款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 。“钧不成对,窑变无 双”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窑变形成的色彩变化虽看似无序,却是一种别样的美,绚烂多彩 。
钧瓷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

文章插图
元代钧釉多数为窑变彩斑釉,少数为窑变单色釉,但是青蓝色釉面没有宋钧那样的滋润,相对而言比较粗放且流动性稍大,有紫红色斑块的也没有宋钧那样的层次分明和韵味十足,而稍显呆板,但由于青与红二色协调相比,也不失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窑变釉 。
关于钧瓷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宋代官窑,据记载,当中原因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在蔡京等的怂恿下,竭天下以自奉,凡民间有可用的花木、奇石,皆分批运往东京 。这样就造成了种植花木的器皿需求增加 。而这时的钧台窑的烧制技术已有相当水平,故为需要,在钧台建立官窑烧制供应 。
钧瓷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

文章插图
钧窑造型和纹理上都遵循规整对称的原则,尤其是官造钧窑,无论体积、大小,都讲究对称之美,规整对称,高雅大气 。到了明清时期,工匠们在经过无数次的烧制后,已能达到一定程度上掌控窑变的技艺,但每一窑仍有许多不可控因素 。
【钧瓷鉴定 科学还是艺术?】金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 。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 。特别是一些著 名的产瓷区,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 。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等地烧制低温釉艺术陶瓷,都是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 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 。明、清时期,制瓷中 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 。清朝晚期,钧瓷复苏 。到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 10 余家 。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 。至民国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