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别真假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 。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
【钧瓷鉴别真假】

钧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落日紫翠忽成岚”赞赏之 。
钧瓷虽然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胎骨细腻,釉色多样,质地莹润 。但是钧瓷其实始于唐,盛于宋 。所谓钧瓷,在北宋时候就是紧邻汝州和阳翟县(今禹州)所烧制的一种瓷器”那时还无‘钧瓷’之名,就是一种是特别美妙的窑变瓷器 。虽然在宋徽宗时期,才有‘钧瓷’之名,但在宋代初期,就已有所烧制 。在当时烧制青瓷的汝州和阳翟县(今禹州)交界的山区,也就是今天的神垕和谒主沟一带(古时称谓‘野猪峪’),这里地处大刘山下,古时森林茂密,瓷土、釉料、煤炭、水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煤炭覆盖层薄,容易开采 。这里又和以前烧制唐代花瓷的黄道窑、烧制青瓷的汝州窑,仅一山之隔,地利、人利,条件优越 。当地的匠师们博采众长,在唐代花瓷的烧制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利用当地原料,在青瓷釉中加入少量铜质,成功烧制出了高温窑变钧红釉色,这就是最早的钧瓷,这里也就是钧窑的发祥地 。在现在的谒主沟(古称野猪峪)、上白峪、下白峪及刘庄一带,宋代早期的钧窑遗址很多 。所谓‘官钧窑’,只是后来钧窑研究者和人们的称为,历史文献中并无此说法 。我现在所说的宋钧也多指宋‘官钧’,其实在‘官钧’之前民间就在烧制钧瓷,就是早期的宋钧 。钧台窑的‘官钧’只是早期宋钧的升华罢了 。
钧瓷鉴别真假

文章插图
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并非所有钧窑瓷器都有此铭文,这主要见于尊、盘、盆、奁和洗造型之上 。其铭文为烧制以前刻上 。据考古发现证明,数字为配套而刻,一号最 大,十号最小 。此外,故宫中旧藏钧窑瓷器还有刻宫殿使用铭文及乾隆御制诗的,多为清代宫廷工匠所刻 。其铭文有“养心殿”“长春书屋”“重华宫”“静憩轩用”“瀛台”“涵元殿用”“明窗用”“漱芳斋用”“虚舟用”“金胎玉翠用”“建福宫”“凝辉堂用”等 。字体工整,刻工精美 。钧瓷的色彩特点,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 。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 。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 。
北宋的钧瓷,胎子略厚,致密,色灰,先素烧后施釉,釉子很厚,以月白、天青、天蓝色为基本色调,釉中的铜分子经高温还原气氛,呈现紫红颜色 。因为釉子较厚,锻烧时釉子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冷却时釉子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细线状流动痕迹,被后人称为"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瓷大多都有"蚯蚓走泥纹",这是鉴定时比较重要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