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饮食注意事项|饮食


  冬天自古以来是人们进补的时节 。因为冬季天寒地冻 , 万物伏藏 , 外界气温较低 , 人体需要较多的热能以维持体温 , 且此时最易感受寒邪 , 所以冬季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食物及“血内有情”之品 , 才能增强机体抗御风寒和外邪的能力 。再加上冬季人体代谢下降 , 精气物质封藏 , 营养物质最易吸收贮存 , 所以冬季进补对健康最为有利 。俗话说:“冬季进补 , 开春打虎”就是此意 。
  适用于冬令进补的食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 , 均为滋补佳品 。对于体质虚弱者 , 要加服一些补药以补虚损 , 壮精力 , 如人参、鹿茸、蜂王浆、各类补膏等 。另外 , 在寒冷的冬季最宜常服温性热粥 , 如糯米红枣粥、桂圆粥、鹿角胶粥等 , 以暖中御寒、温补元阳 , 使人精力充沛 。
  不过 , 冬令进补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 随意将补品、补药胡乱服用 , 而应按机体情况、个体差异来选用 。否则 , 不但服后对身体无益 , 反而有害 。例如 , 将狗肉、红参、鹿茸等补品用于机体偏于兴奋、代谢旺盛之人 , 不但对身体无益 , 反而会引起身体虚性兴奋 , 造成不良后果 。而将这些补品用于身体功能不足的阳虚之人则最合适不过 。因而 , 挑选食品时 , 必须因人而异 。
  冬令进补先作引补 , 即“底补” 。所谓“底”就是打基础 , 即调整脾胃功能 。基础打好了 , 就可提高人体对补品的吸收能力 , 而不致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需“药补”的人则呀底补”更为重要 。芡实是底补的最佳食选 , 可先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 , 或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等食用 , 也可起到底补的作用 。
  对一般体质不虚、仅想增强体力的人 , 应以食补为主 , 如用生姜、大枣炖羊肉 , 山芋炖狗肉 , 红烧牛肉 , 米酒炒海虾 , 银耳炒猪肝 , 桃仁芝麻糊(用桃仁、芝麻炒熟研碎后加水煮开后 , 再加白糖、淀粉调和即成) , 银耳炖冰糖 , 桂圆莲子汤等 。
  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 , 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服些补药补膏 。以助补虚之功 。一般认为 , 气虚者可服党参膏、参茂膏 。若症状较重者 , 也可用党参、北蔑与瘦肉同炖食 , 均可起到补气、治气虚乏力之功 。血虚者可服十全大补膏、滋补膏或参祀补膏等以补气血、壮筋骨、安心神 , 还可常吃含铁质较多的动物肝脏及瓜果蔬菜 , 如猪肝、胡萝卜、杏干、葡萄干、桂圆及带皮的花生米等 。阴虚者 , 可选服琼玉膏以养阴润肺 , 还可加服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以清虚热;亦可常用银耳、百合、莲子、芝麻、核桃等炖冰糖食 。
  阳虚者 , 可服参鹿补膏以助阳益肾 , 治阳虚畏寒及性功能衰退等症;若症状较重者 , 还应配合服鹿茸片、龟龄集等药 , 以加强补阳之效果 , 也可常食当归生姜羊肉汤 , 肉从蓉炖羊肉 , 山芋炖狗肉及用羊或牛骨髓煮粥食 , 均可起到壮阳益气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