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打碎二胎梦

社会老龄化了,需要生二胎;人口红利不足了,需要生二胎 。可是,二胎岂是你想生,想生就能生?用验孕棒验出怀孕那天,我拉着老公兴冲冲地去了医院 。到了预诊台刚一开口,护士冷冷地问了我一句:“要不要?”后来我才知道,说“要”的给粉红色条子,分去妇产科;说“不要”的给黄色条子,分去计划生育科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社会化媒体都很亢奋,朋友圈里到处都在问你“生不生” 。
最近一两年来“人口红利消失论”、“社会老龄论”,突然集中出现的“失独家庭“报道,仿佛都在为这一天铺垫 。
但是,在这些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国人应该多生”的报道、研究中,却完全没有人认真观察过二孩政策落地的决定性人群——“中国年轻母亲”群体的生存状态 。不管有多么雄伟的论据,

两个字打碎二胎梦

文章插图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大概得益于中国人对生育的重视程度 。但是,当4至5个月的带薪假休完以后,她们从社会获得的育儿支持就几乎为零 。那里同时也开办可以招收18个月以上孩子的托班 。这种低龄托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以至于报名供不应求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公立的幼儿园就取消了托班,80年代以前国营大厂中的育婴室,也随着工厂改制的潮流消失得无影无踪 。
能在社区附近找到一个肯接收低龄孩子的托班,实在解了父母燃眉之急 。然而有一天,这个早教机构的老板突然消失了,带着刚刚收取的几十万元托费人间蒸发 。
两个字打碎二胎梦

文章插图
这时,父母们才发现,这里的营业执照上根本没有“教育”相关的资质,所有与早教相关的机构注册,都并没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核 。更可悲的是,这样一个不正规的“托班”却是保证那几十个妈妈能重返职场的唯一凭借 。
如果不能靠社会化的托幼机构,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老人帮忙 。更何况,两代人有诸多生活上的差异,如果为了孩子,硬是绑在一起生活,反倒是给双方都增添痛苦 。生活坎坷的五零后,忙碌了一辈子,想在晚年悠闲度日无可厚非,带孙子本来就不是他们的责任 。
如果没有托幼机构,如果也没有父母,谁来帮助80后带大孩子呢?
我的曾经的上司是一个台湾女人 。她从结婚开始就和丈夫单独生活,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 。她的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却养育了两个孩子 。“你是怎么做到的?”我问 。她回忆,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她想过要辞职,但是公司挽留她,给了她一年的育婴假:
一周只有一天必须到公司,其他时间可以申请自由办公 。就是在这样宽松工作时间的支撑下,她没有放弃职业,也养大了一双儿女 。
两个字打碎二胎梦

文章插图
【两个字打碎二胎梦】与一些在国外生活的朋友聊天,也常听到这样的事例 。似乎,支持职业妈妈的弹性工作在很多地方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的公司甚至有自己的托儿机构,可以帮助女性职员照顾年幼的孩子 。
可是,在国内却没有这样的福利 。在职场上,我们更注重的是“男女一样”,而不是“男女平等” 。平等并不是一样,有时候,平等是需要差异化的政策来维护的 。如果女性为了生命的繁衍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那在社会中,在职场上,就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灵活政策 。生育是责任,而工作和发展是权利 。但是在一个多了8天产假都会引发“不敢再雇女员工”议论的社会里,来谈这样的责任和权利,实在太过奢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