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全面自理

【宝宝吃饭,全面自理】冬冬每和小朋友一起吃饭,冬冬妈总能得到别的妈妈的羡慕:“冬冬吃饭怎么这么乖呀!不用大人管,自己呼噜呼噜,不吃饱不离桌 。不象我们,追着喂都不吃” 。冬冬吃饭的确很乖 。大人和别人吃饭经常带上他,决不添乱 。先是起码半小时埋头猛吃,然后一小时,拿着自带的火车等玩具,因地制宜地用筷子什么的搭铁轨,开来开去,除了偶尔向妈妈汇报一下铁路运行情况之外,基本上不打扰妈妈和别人谈话 。冬冬妈在孩子未出生时读育儿书,里边说要相信孩子对饥饱的判断力,并且说孩子是有波动的,不会顿顿一样 。冬冬妈牢记这两条原则,发现行之有效 。冬冬自出生以后,什么时候吃奶,要吃多少,基本上自己决定 。对冬冬的哭声,妈妈很有研究 。如果是饿了,妈妈看看表,只要超过两小时,就会抱过来喂,不会硬耗到三小时 。饿得狠了,孩子会一通猛吃,下次自然间隔时间长 。偶尔有几次不好好吃,妈妈认为也正常,并不强迫他,因此冬冬从小就能判断,不会暴饮暴食 。冬冬过了半岁,爷爷奶奶开始帮妈妈喂冬冬 。他们对冬冬妈这种“自由放任”的态度不以为然,疼孙儿心切,千方百计想往冬冬的小嘴里多塞点儿东西进去 。冬冬不配合时,爷爷奶奶的招儿就多了:这边展开精彩表演吸引注意力,那边赶快一勺一勺抢着喂 。有一阵儿,冬冬对拧门把手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每次吃饭,爷爷半蹲着抱冬冬,让冬冬的小手刚好能够着门把手,奶奶则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穿梭往来地运饭喂饭,要让孙子口口吃到的都是热饭 。偏偏孙子是美国习惯,奶都喝的是冰箱里现拿出来的,对热饭一概拒绝,奶奶又和爷爷一口口吹凉,再送到小皇帝的嘴巴里,说是这样才香 。冬冬妈多次抗议无效,在旁对冬冬怒目而视,可他浑然不觉,还仰着小红脸儿对妈妈笑哩!这样的日子倒也不长,爷爷奶奶回家了 。两老前脚出门,冬冬妈后脚就把冬冬往高椅子上一放,说道:“小子,你的好日子结束啦!你妈妈我可没奶奶这么好性儿,也不想培养你这些高贵毛病,从现在开始,想吃你就吃,如果摇头不吃,妈妈只会再问一次,不吃就收碗 。”第一顿冬冬刚吃了几口就对妈妈不理不睬,妈妈说到做到收了碗 。下午不到四点小家伙就闹开了 。妈妈给冬冬喝了一杯胡萝卜水,五点开饭,小家伙急得上手就抓 。就这样,不出一星期,冬冬妈得意洋洋地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汇报说冬冬会自己吃饭了,乖得不得了 。将信将疑的爷爷奶奶再次见到冬冬时,发现他的体重比老人一勺勺喂的大一岁的孩子还重,当即对冬冬妈表示认可,并作为模范经验广为宣传 。冬冬也有不乖的时候 。羡慕冬冬妈的妈妈们如果聚餐后跟着冬冬回家,就会发现冬冬下一顿往往吃得很“不乖” 。原因很简单,出去吃饭是换口味,孩子自然吃得多 。那下一顿就不太饿,自然吃的少 。有一阵,冬冬的阿姨反对冬冬跟妈妈出去,理由是每次回来都不好好吃饭 。妈妈说:“他不饿呀!下顿肯定吃得多,一平均,还是够了!”果然,冬冬第二天早晨拉开架势,吃了一瓶酸奶半袋鲜奶,两片奶酪,一片抹了花生酱的面包,还从爸爸碗里喝了几勺粥,让妈妈自愧不如 。冬冬妈总结经验说:如果供应充足,连小动物都不会饿死,何况咱们是大脑高度发达的人呢?更何况,如果你连孩子能判断饥饱都不相信,将来他长大了,你能相信他的其他判断力吗?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连自己是否吃饱了都做不了主,你又怎么指望他能有机会发展他的判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