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市进行时:买银行地产 居然还有ST公司

_原题为:险资入市进行时,买银行地产,居然还有ST公司
摘要【险资入市进行时:买银行地产 居然还有ST公司】11月13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允许保险机构自主选择投资行业范围,保险机构除了运用自有资金外,还可以运用责任准备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 。
银保监会正在给险资“松绑” 。
今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举打开所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30%的“天花板”,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

险资入市进行时:买银行地产 居然还有ST公司

文章插图
【险资入市进行时:买银行地产 居然还有ST公司】从八档监管比例来看,当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350%以上,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相反的是,如果公司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权益投资比例将被限制在10%,而且还被要求应当立即停止新增权益类资产投资 。
根据保险公司公布的2020年第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有62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可以超过30%,其中包括人身保险公司16家,财产保险公司46家 。
具体来看,保险巨头及其子公司当中,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为35%的包括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人保寿险、人保财险、太保财险、泰康人寿、平安养老 。投资资金规模扩大,对于旗下的保险资管公司也会有所裨益,例如新华资产、国寿资产、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等 。
11月13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心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允许保险机构自主选择投资行业范围,保险机构除了运用自有资金外,还可以运用责任准备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 。
投资比例放开、投资范围扩大,是否意味着险资将以更大的规模流入市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向界面新闻采访人员表示:“一家立足于稳定收益率、实施严肃投资战略的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大小,很可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既有的投研和资产配置能力 。”
他认为,总体看,不论投研能力如何,保险资金都更关注“绝对收益”,对投资安全的要求较高,对于回撤极其敏感,因而权益投资比例并不会很高 。短期看,这个比例明显上升的可能性也比较低,除非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迅速加大对投研能力建设的投入 。
总体来看,据银保监会10月26日发布的9月份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20.71万亿元 。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2.68万亿元,占比12.9% 。而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8.53万亿元 。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2.44万亿元,占比13.2% 。也就是说,截至9月末,今年以来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较年初新增0.24万亿元 。
保险公司们所要坚持的是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审慎投资原则,自然对投资标的有所选择 。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末,保险资金共现身56个行业、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持仓市值1.6万亿,银行股仍然是险资重仓第一大板块,并在三季度继续加仓 。若剔除国寿集团对中国人寿、平安集团对平安银行的持股市值,进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的险资市值约610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