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孔子和老子,都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圣人,一个是儒家的创始者,一个是道家的始祖,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儒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而道家,似乎总是带着一丝玄学的神秘感,比如画符念咒的道教,与道家就是同出一脉 。
其实,道家的影响力,从一开始的时候是远远大过儒家的,在孔子和老子所处的时代,老子的社会地位就已经超过了孔子 。

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文章插图
老子
比如说,老子是周天子任命的图书管理员,属于国家级的工作人员,而孔子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仓库管理员,属于诸侯国的工作人员 。
以目前可以确证的史料来看,老子要年长于孔子,孔子刚开始进行学术理论研究的时候,老子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体系,所以孔子一生有过三次向老子问道的经历,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也不为过 。
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文章插图
孔子
但是,孔子的幸运在于,历史最终选择了他的儒家思想,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就一直处于正统地位,而道家,则在汉代以后逐渐走向了民间信仰的路线 。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后来还融入了佛教,形成了儒释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独特面貌 。尽管儒道有共通共存的一面,但在民间同样也存在竞争和比较 。
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文章插图
老子
比如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儒家和道家的理解,总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异,让我们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来看一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就拿“色”来说,就是这个“美色”的色,咱们古人常说“色是刮骨钢刀”,或者“色字头上一把刀”,在传统的观念里,对于色的认知,往往把它当作同洪水猛兽一般,那么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圣人,他们对“色”又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论语里面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这是孔子对“色”,非常明确的一个态度,也就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戒色 。戒,就是戒除、要远离美色 。
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文章插图
老子
从最浅显的层面来说,年轻人的心智和体魄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过早地受到美色诱惑,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这里的色,在后来还引申到了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不仅仅局限于美色,可见儒家对色的态度,是谨慎和抵抗,至少在年轻的时候,要坚决远离 。
那么老子对色的态度,至少没有表示过明确的抗拒,不过也同样认为美色会对人的心性造成干扰和影响,比如道德经里面说“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就包含有美色 。
从孔子和老子对美色的态度,看儒家和道家的境界差距

文章插图
孔子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他并不排斥人与生俱来的各种欲望,但强调知足寡欲,也就是不可过欲,要以无欲的态度来满足正常的欲求 。可见老子和孔子对色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
从这个层面来说,老子对色的态度,要比孔子更具有人性化,因为要让一个人完完全全地去抵抗自己的天性,实际上与人性的自然规律相违背的,所以老子强调,万事万物都应该首先遵循天道自然,然后加以自律,这才是芸芸众生普遍可以做到的事情,由此可见,在这一点,老子的确比孔子这种完美主义者,要更加现实,也要更为高明,不知道你的看法是怎样呢?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看完还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