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姓氏溯源5:宋代从江西迁至广西大蒜之乡的郑氏( 二 )


全州《郑氏谱志》编修人员最后从墓碑上找到了依据,说明全州郑氏源于荥阳,宋代迁至全州 。郑仁用墓碑(1906年)上有如此记载:“吾始祖考郑仁用公,历代移居以来,郑家村郡本荥阳,堂名七松,肇基(肇基:创基业)以来二十余代……宋故始祖考郑公仁用老大人之墓…… 。”此说还印证了了“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 。
全州《郑氏谱志》第76页是这样记述郑姓迁入全州的:“一世祖郑仁用公配昌、周氏、属荥阳郡七松堂,约南宋后期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弓大丘迁入我全州枧塘镇昌郑村委” 。
自仁用公以下,生宗庆和宗圣二子,宗庆生势忠,势忠生学魁(曾任元朝年间浙江温州府太守)、学院、学冕和学先四子,号称“四房” 。仁用公第二子宗圣据传有道法,原本生有二子,因其二子有—天晚上在杜树脚一树上扮鬼戏弄宗圣,因天黑被宗圣误做法杀死,故宗圣无后嗣 。郑姓多分布于全州县枧塘镇,且大多数郑氏居住的自然村分布在以枧塘镇昌郑村委为中心的地方 。
一房学魁公生二子:子其、子高 。子其生文理,文理生才松,才松生仲逊,仲逊生廷杰,廷杰生朝语,朝语生邦友、邦英、邦立三子 。邦立迁往四川,邦友早逝 。邦英生良茂、良泰二子 。良茂、良泰各生二子:国义、国卿、国盈、国品,四房人号称虎房公 。其中国品公后裔现居杨梅塘,国盈公后裔现郑家老村六排房子,国卿公后裔现居枧塘镇清里塘、大溪州、月村,国义公后裔居郑家老村公堂背后和全州镇套子口 。
二房学院公后裔住在背底屋 。5-14世祖无从考究,15世祖正祥生宏漳,宏漳生儒起,儒起生志远,志远生量田、量晃,后裔居背底屋村 。
三房学冕公,后裔7世祖襟堂公孝弟才侃、才珦、孝男仲琳、仲浙、仲江,孝侄孙廷傲迁往四川省 。5-16世祖无从考究,17世祖儒英生志高、志高生量势、量势生高椿、高林 。高林生祖君,祖君生四子,皆住枧塘镇郑家村 。
四房龙水小盘石村邦玺后裔:仁用公四房十—世祖邦玺因—外姓过继到郑姓四房的后裔对前辈不孝,因过继者长得身高力大,平日无人能与其匹敌,故邦玺公藏刀在一农田梗上与过继者相遇,乘其不备,将其腹部刺成重伤,并推触在田里致死,对外宣称因农田用水发生械斗 。为逃避刑罚,邦玺逃往现全州县龙水镇塘前村委小盘石村,成为该村郑姓始祖,其后裔数代人不敢言来处,亦无碑传,也不|敢回枧塘昌郑村联谱 。现这支郑姓后裔有人口107人 。
全州部分郑姓村落简介(资料源于2013年郑甜森主编《郑氏谱志》):
枧塘镇郑家老村是始祖郑仁用公迁来发源之地,现村中有人口1069人,水田455亩,旱地303亩,林地45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大蒜 。
枧塘镇青里塘自然村是一房国卿公曾孙宏星公裔孙居地,有人口117人,宏月公裔孙也居此地有348人,水田146亩、旱地95为,林地150亩 。
枧塘镇大溪洲自然村为一房国卿公曾孙宏月公裔孙居,是为了看管太平殿山岭竹笋柴木等事才迁到大溪洲居住的,有人口62人,水田100余亩、旱地30余亩 。

全州姓氏溯源5:宋代从江西迁至广西大蒜之乡的郑氏

文章插图
大溪洲瀑布
枧塘镇杨梅塘自然村是一房国品公之子太仕公从郑家迁来发展,有人口129人 。其中研究生1名,高级医师2名,大学生4名,中专生4名,高中生5名,购有汽车4辆,建有平房十余座 。摩托车数架 。
枧塘镇二甲自然村为一房廷仰公之三子朝选公裔,有人口86人,有水田62亩,旱地38亩,种以粮油大蒜、辣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