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 。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 。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 。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 。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
文章插图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 。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 。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 。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 。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 。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 。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散居于陈、宋间的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以原国名为姓氏,自此,郑姓诞生 。就是郑氏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
文章插图
郑姓迁移图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为韩国所灭后,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 。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 。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 。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 。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 。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 。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 。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
郑家村自郑仁用公始祖迁居以来已传26代,大约700多年历史,关于仁用公是从何时何地迁徙全州,以前的的说法有两种不一致的记载,但《郑氏谱志》编修人员认为此两说理论皆不足:
第一种记载是2008年3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郑氏通书》第993页:“全州县枧塘镇昌郑村委郑家村始祖为郑仁用,约为1296-1341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弓大丘播迁而来 。”此说是郑家村九旬老人郑祖业根据前辈的讲述传承下来的 。1998年5月出版的《全州县志》在第842页有瑶族先祖一郎公宋代末年从江西鹅弓大丘经湖南迁全州;茅埠王氏族谱宋朝末年从江西庐林县江林村(鹅公大丘)迁全州,还听说姓昌的、姓罗的也从鹅公大丘迁来全州 。此“鹅弓大丘”值得进一步查找 。
第二种记载是2008年3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嘉靖丙戌年十一月十六日即1526年,卒于万历己亥年十月二十日即1599年,享年73岁,而我始祖郑仁用的七代后裔郑才治的碑文记载是;生于成化7年即I471年,比廷昂早生了55年,年代相差悬殊,由此推断‘廷用’就是‘仁用’,很不合乎逻辑” 。
- 宝宝发烧,需要追根溯源
- 二胎取名字姓氏能随妈妈吗
- 儿童恋物行为“追根溯源”
- 满族镶黄旗的姓氏 镶黄旗在八旗中的地位如何
- 广西姓什么的比较多?10大姓氏有你吗?
- 眭怎么读 姓氏语音 眭怎么读
- 湖南有哪些姓氏的人口较多?有你的姓氏吗?
- 商鞅姓不姓“商”?前秦这八大姓氏,非富即贵,有你的姓氏吗?
- 轩辕姓氏为什么被国家禁止
- 广东省的十大姓氏你的姓氏排名第几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