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落地!个人不良贷款可批量转让!如何影响2.8万亿市场?看全解读

_原题为:重磅落地!个人不良贷款可批量转让 , 这些机构尝鲜!如何影响2.8万亿市场?看全解读
摘要【重磅落地!个人不良贷款可批量转让!如何影响2.8万亿市场?看全解读】试点的落地只是迈出多元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步 , 且该试点最终究竟会取得何种效果仍有待观察 , 尤其是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定价难度大 , 批量转让的途径究竟能做到多大规模仍需时间检验 。(券商中国)
时隔半年多 , 不良贷款试点扩容的“靴子”终于落地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从多方核实到 , 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 开展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出售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 。
早在2020年6月 , 银保监会曾在业内发布征求意见稿 , 此次发布的《通知》与征求意见稿相比 , 最大的区别在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贷款类型不再包括征求意见稿中此前提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 , 而是主要以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为主 。
对于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探索转让处置 , 业内实则已呼吁多年 ,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后银行不良贷款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 亟待拓宽处置路径和处置方式 。银保监会此前也多次提到 , 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 , 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 。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 , 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 。
不过 , 试点的落地只是迈出多元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步 , 且该试点最终究竟会取得何种效果仍有待观察 , 尤其是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定价难度大 , 批量转让的途径究竟能做到多大规模仍需时间检验 。
缓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压力
中国银行业协会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不良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卜祥瑞撰文指出 , 企业债务的增加和受疫情的影响 , 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难度在显著增加 。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渠道单一、打包困难等现实问题愈加突出 。贷款展期、贷款清收、资产转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有效但效果也有限 。《通知》的出台 , 放开了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的限制 , 进一步扩充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渠道 , 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压力 。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三季度末 , 商业银行(法人口径 , 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84万亿元 , 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6% , 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
在去年受疫情影响新增的不良贷款中 , 个人不良贷款的增加备受关注 。以信用卡不良贷款为例 ,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 , 截至三季度末 , 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8.59万亿元 , 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76万亿元 ,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06.63亿元 , 环比增长6.13% 。
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 , 在此之前一直是银行处置个人不良资产的“禁区” 。银行目前对个人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相对单一 , 主要包括清收或核销 , 即便是试点已四年有余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ABS) , 至今因规模较小也只是小众领域 。因此 , 有分析认为 , 允许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或与去年疫情以来个人不良潜在压力加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