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碳交易或加剧局部地区污染 绿色投融资年均缺口超5000亿元( 二 )


绿色投融资年均缺口超5000亿元
中金研究院经济学家周子彭指出,“碳中和”绿色投资空间巨大,中金估算,实现“碳中和”中国大约需14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前10年年化投资需求为2.2万亿元,后30年年化投资需求为3.9万亿元(2020年价格) 。
分行业来看,电力、交运、建筑的绿色投资需求量最大 。比如电力行业在未来10年需要9.8万亿,以及2030年后的30年需要总共接近60万亿的投资,这种量级的投资和我国在碳中和目标下,要进行电气化改革的这个路径是非常匹配的 。
要实现这么庞大的投资规模,首先面临一个绿色投融资存在缺口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7-2019年)来看,2017年至2019年,每年绿色投融资的缺口约为0.6-1.1万亿元 。根据中金公司估算,2021年至2030年,绿色投融资缺口年均约为0.54万亿元,2031年后年均缺口可能上升到1.3万亿元 。
周子彭认为,如果未来10年我们以2030年碳达峰的标准去看绿色投资需求的话,未来年均缺口大概在0.5-0.6万亿元左右;但如果要实现一个稳定状态,以碳中和的标准来看,平滑整个投资周期的话,那么会发现年均投资缺口会马上上升到2万亿元这样的规模,这个其实对中国整个绿色投资都提出来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将社会资源有效地投入到绿色投资当中 。
除了投资缺口以外,当前我国相比于香港、海外地区,还存在一个绿色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强制性的问题 。
周子彭向采访人员分析,“目前与香港、欧美等海外地区相比,我国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强制性不足,对于不同公司的标准也不一致,存在比较多模糊的地方 。根据我们的了解,相关的强制性政策原本说去年年底可能推出,但目前来看可能还要继续等,披露机制早推出肯定比晚推出要好,如果有统一标准的披露机制,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降低了负担 。”
绿色金融跟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解决一个超时空的外部性问题,单纯靠市场力量是无法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因此市场需要监管部门给出指引,比如哪些行业、哪些业务是符合绿色金融标准,是可以进行投资的,绿色标准的制定是绿色金融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
相关报道:
绿色债券迎来爆发期:规模最高达8000亿 两大碳交易市场如何打通?
中信证券:水泥行业首批纳入碳交易试点 预计供给格局将持续改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