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教案


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教案

文章插图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空气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空气教案吧 。
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将知识和儿童的生活有机牵挂起来,变静态的传递为动态的索取 。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空气是人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无处不在,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
但是在与中班幼儿平时的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空气的了解知之甚少,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 。活动主要通过五个阶段的实验让幼儿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进行探索,从而了解空气的存在与神奇,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以及其它物质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进来 。通过观察,发现真知;通过尝试验证真知,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
2.风车图片ppt 。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 。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 。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