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察力的两大发展特点


儿童观察力的两大发展特点

文章插图
【儿童观察力的两大发展特点】他们的观察目的往往是不自觉的,还不会自己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无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 。初入学儿童一般也具有上述这些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要求,促使儿童的观察力逐步地发展起来 。
1、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的发展 。低年级儿童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他们往往是东张西望,而刁工会有目的地去察看,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的地倾听 。低年级儿童的观察很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或儿童自己的情绪兴趣的影响,使观察离开观察的目的 。
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察老师的板书、挂图、实物或标本时,常常离开老师提出的观察要求,把注意溜到与观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 。观察时,他们往往想尽快地把某一对象“猜中”,而不是努力地先把对象仔细看几眼 。但是,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儿童不能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必须学会摆脱那些不相干的事物,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将观察保持在观察对象上 。
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儿童观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步发展起来,中、高年级小学生已能长时间地、对事物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观察 。例如有些高年级儿童为了学习制作航空模型,能对别人的制作过程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
2、观察的计划性、精确性的发展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低年级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计划性差,经常需要教师的提醒 。他们的知觉笼统、欠精确 。例如,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经常把6和9、5和2、b和d、p和q混淆起来 。把“初’’写成“初”,把“低”写成“低”,把“笛”写成“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着儿童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儿童观察的计划性和精确性逐步发展起来 。
中、高年级小学生已能有计划地对挂图和模型进行观察,观察也相当精确 。
“当!”预备钟响了,操场上的一切活动停止了,沸腾的校园一下子平静下来 。我们迅速地穿过操场,登上台阶,沿着走廊,走进教室 。同学们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立刻打开书包,掏出书本、铅笔、簿子、整齐地摆在桌上,端端正正地坐着,等老师上课 。
“当当!当当!”上课钟响了,老师的身影在教室门口出现了,班长喊道:“起立!”同学们“霍”地一声站起来,看着老师,老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大家,夹着讲义,稳步地走进教室 。这段观察记录写得相当细致 。
这是一种有系统的、精确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