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妙招是什么呢


手足口病的预防妙招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大家都很惧怕自己的小孩会的手足口病,所以最主要的就是要预防它的到来,我们应该知道一些知识,来帮助我们预防它,那就让小编来说说它到底该怎么预防吧!
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冯主任介绍,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 。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冯主任介绍,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 。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 。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 。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 。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
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
【手足口病的预防妙招是什么呢】喝开水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冯主任提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并且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比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经口感染等,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因此,家长应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工作,衣物应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
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
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做好隔离工作 。患儿宝宝可能因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