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可影响儿童行为

营养学家发现,许多儿童的一些不正常行为和表现往往与日常饮食中缺乏某些营养素有关 。实验证明,铁对行为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发现少年儿童在校行为与缺铁性贫血有关 。缺铁会引起不安、兴奋和破坏性行为,严重时可损害常规教学程序和学习能力 。
体内缺乏镁、锌等微量元素的儿童易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反应冷淡、食欲不佳、精神萎靡、情绪烦躁及智力下降等症状 。儿童对铅特别敏感,少量的铅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注意力、定向力和智商测定的成绩,因而要注意防止铅污染 。
儿童的饮食中如果缺乏维生素B 1 ,儿童会显得疲劳、健忘、烦躁、食欲减退;缺乏维生素B 2 时会显得精神抑郁、懒散;缺乏尼克酸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时怒时哭,爱发脾气等现象;缺乏维生素C 时会显得无精打采,性格内向而孤僻 。因此,这类儿童需要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
有一项研究表明,5 至1 6 岁的少年儿童的饮食中如果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过大,会引起智能和学习成绩下降,例如,蔗糖含量高的食物对儿童的学习状况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美国科学家还对在押少年犯的饮食进行了研究,发现减少糖量会使他们的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下降4 8 %,并使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 。
大量进食含甲基水杨酸盐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会使患“多动症”的儿童症状不易控制 。有研究表明,进食高酪氨酸的饮食,酪氨酸会在肠道中分解形成更多的P —甲酚,而P —甲酚的存在使儿童出现多动症状 。此外,过多进食天然调料以主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等也会使一部分敏感儿童出现行为问题 。所以,儿童的饮食应强调各种营养素的平衡,而不应过分强调色、香、味 。
对于因营养素缺乏而导致的行为改变的儿童来说,用药物来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不如从天然食物中摄取 。例如,缺铁性贫血患儿可经常吃一些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动物血、豆制品及绿叶蔬菜,这些食物中富含铁质,比药物更容易为儿童的机体所吸收,而且没有药物的副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吃好一日三餐,并保证食物的多样化,这有利于吸收各种营养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剩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受影响 。
【饮食可影响儿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