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源性肾病需注意

儿童药源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单纯性血尿(最多见)、单纯性蛋白尿、血尿和蛋白尿混合型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 。易引起单纯性血尿的药物有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解热镇痛抗炎药 。
患儿一般在用药1周后发病,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蛋白尿主要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由于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常不易被发现,极易被误诊、漏诊,常规检查可见尿蛋白在++~++++之间,水肿不明显,一般停药两周内尿蛋白转阴;以血尿、蛋白尿混合为临床表现者多在用药第二天发病,可兼有以上两种表现,若无其它异常表现,可在停药1周内血尿、蛋白尿消失,恢复正常;以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临床表现者皆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表现为少尿、、水肿、肾功能检查中度以上改变 。
由此可见,在引起儿童药源性的药物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堪称罪魁祸首,所引起药源性的发生率依次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 。究其原因主要是:
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肾毒性较强;
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链霉素外不需皮试,使用方便,药源多,因而使用频率高;
③用药剂量掌握不够,大多超过儿科规定剂量,特别是乡村卫生院、街道卫生所;
④对新近研制的氨基糖甙类特别是阿米卡星、小诺霉素、妥布霉素的药物毒性认识不足 。此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啉(先锋5号)、解热镇痛类药物中的扑热息痛、安乃近以及感冒通、复方新诺明等都是易引起药源性的常用药物 。
专家点评:对儿童选择使用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以及复方新诺明等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用药剂量,注意药物毒性反应监测,用药期间应监测小便、血象,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停药,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的发生 。


小编推荐:

(健康咨询专家)
【儿童药源性肾病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