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 有爸爸参与更好

【教养孩子 有爸爸参与更好】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强调的就是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但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目前在许多家庭中,爸爸似乎只需要负责家庭的经济责任,而教养孩子则只是妈妈的责任 。
案例一:
丁丁的爸爸是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十分繁忙,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丁丁一起吃饭、聊天、玩游戏、游公园,只能在电话里和儿子说几句话 。渐渐地,妈妈发觉丁丁经常烦燥不安、爱哭闹、发脾气、食欲不振,还老做恶梦,经常从梦中惊醒过来 。而且常常追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到医院去检查,却查不出任何病来 。最后,在心理诊室才找到了答案,原来,丁丁患的是一种叫做“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心理 。
案例二:
豪豪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因为感情破裂离婚了 。豪豪妈好不容易争取到了抚养权,但由于平时要上班,所以豪豪就由乡下来的外婆带着 。外婆喜欢给豪豪穿女装,扎小辫子 。而豪豪看妈妈化妆,觉得好玩,也缠着妈妈给自己化妆 。久而久之,豪豪不但打扮得完全像个女孩,而且性格也像个小女孩一样腼腆懦弱,平时只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邻居们都以为豪豪是个“假小子 。”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强调的就是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但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目前在许多家庭中,爸爸似乎只需要负责家庭的经济责任,而教养孩子则只是妈妈的责任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到幼稚园接宝宝的是妈妈,端着饭碗跟在宝宝后面的也是妈妈,带着宝宝到小区草坪上玩耍的还是妈妈…… “养而不教”的角色定位,使得父亲在家教中的地位缺失 。而大量事实证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参与,孩子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上述案例一中的丁丁爸由于忙于工作,长期缺少和孩子的接触交流,使得丁丁在心理情感上以为爸爸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了各种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症状,心理学上称之为“父爱缺乏综合症”;而案例二中的豪豪因为长期缺少父爱,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