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网CEO张涛:十年低调磨一剑

2012年12月19日,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一路从上海飞到北京领取一个“创新领袖”奖 。低调、务实的他在3分钟的获奖感言中,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过去两年,大众点评网借由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赢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两年,大众点评网将提高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体验,并专注于吃喝玩乐等领域的本地生活服务 。
目前,大众点评网月综合浏览量超过12亿,其中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总体浏览量的60%,移动客户端的独立用户数超过4500万——让人欣喜的用户数据让它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领跑者 。面对这样暴涨的移动用户,张涛沉稳而自信地笑道:“未来,我们的用户数将远超这一数字 。我也希望能够给全国14亿用户带来更好的本地生活服务 。
爱美食成创业灵感
张涛与其他互联网创业者并无二致,创办大众点评网,源于一种偶然的灵感 。
20世纪9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之后出国留学,在沃顿商学院获得MBA学位 。
2003年,从一家美国IT咨询公司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部门辞职后,回到上海 。喜欢美食的他自然开始在上海寻觅美食,但很快发现自己知道的美食场所有限,而对于没有吃过的地方,味道美味与否,仍然有试错的风险与成本 。于是,他灵机一动,如果将餐馆的评价信息都集合在一起,一定是一件很有机会的事 。
在创立大众点评网之前,张涛有过一次非正式创业 。大学时,他和几个朋友创立了一个帮助大学生找兼职的公司 。“当时,学校里面还有一个给大学生介绍家教的企业,我们就岔开了定位 。创业的几个人每个人都赚了几万块钱 。”这是一次成功的经验,让张涛对自己的嗅觉充满信心 。
现在回想起来,创办大众点评网则更多出于直觉 。张涛凭直觉认为:“做点评一定要选择那种竞争激烈、信息丰富、用户需要经常做出选择的领域 。
【大众点评网CEO张涛:十年低调磨一剑】”这一直觉令大众点评网能够活下来 。“如果我们当时选择做房地产的点评,或者按摩院的点评,那么可能早就死掉了 。”
于是,一些小的尝试便开始了 。
2003年10月,张涛试着把最初积累的餐馆点评信息出了一本书,反响还不错 。在网站上,也确实有一批核心用户整个粘在社区当中,撰写优质的点评内容 。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感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紧接着,他顺势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 。到了2004年年底,大众点评网就覆盖了20多个主要城市 。但是,2004年,互联网大肆吹捧流量变现的时候,大众点评网相对较小的流量无法获得风投的青睐 。彼时的张涛有些焦虑:那时,几个创始人创业时的启动资金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弹尽粮绝” 。
在一次偶然与商户的接触当中,张涛探索到了大众点评网最初的商业模式 。“当时,我们跟商户接触,发现很多商户都有自己的打折卡,我们就想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会员卡 。”张涛回忆说,这个会员卡可以积分、可以打折 。在2005年,大众点评网凭借着这个会员卡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100万美元,这是大众点评网的第一轮融资,让其能够继续活着 。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大众点评网也不是一蹴而就 。从会员卡的尝试失败,到优惠券的试水成功 。紧接着,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挺入团购行业 。“团购是按照销售的多少来分成,商户的优惠券走广告模式 。”张涛介绍说,目前,大众点评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获得营收 。
低调的十年磨一剑
在互联网领域,对那些创业者来说,十年时间足以实践自己的创业梦,也足以让一家公司从默默无闻到上市后“一举成名天下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