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 我意识得太晚


爱她 我意识得太晚

文章插图
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关系,石头和木棉也许根本没有交集;然而还是因为父母的关系,石头和木棉的爱情遇到了阻力 。
上一代的恩怨使石头分不清自己对木棉到底是不是爱情,又使木棉成为石头想爱却不能爱的人 。多年以后,石头真正看清自己对木棉的感情,然而一切都晚了 。说完自己的故事后,石头说,他要为过去划个句号 。
曾是她的“跟屁虫”
在我四岁那年,父母离婚了,我和父亲先后回到上海 。印象中,此后一直有一个阿姨会不定期到家里来,帮爸爸料理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并在经济上接济我们 。当时我并不明白阿姨与我家究竟有什么关系,只是觉得她人很好,有时候甚至觉得她就像我母亲 。初中的某个暑假,阿姨把我带回她的老家,我由此认识了阿姨家的小哥哥小姐姐 。
他们中只有最小的木棉跟我岁数差不多,于是整个暑假,我成了大我两岁的木棉的“跟屁虫” 。暑假结束,我已对木棉非常依赖 。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阿姨就是父亲当年插队时的恋人 。因为成分的差异,他们无法结合 。时过境迁,他们也曾试过复合 。结果父亲的离婚是办成了,可阿姨那边却不顺利,她丈夫在办离婚的过程中被发现得了重病,阿姨最终放弃了离婚 。
1992年,木棉几乎已成为记忆,突然有一天,她转到上海来读书 。那年她读高二,我读技校一年级 。因父母不在上海,木棉在学校住宿,不过每逢周末会到我家住两天 。
【爱她 我意识得太晚】一下子,儿时对木棉的依赖感又回来了,此外还多了一份青春期的好奇和骚动 。
一年后木棉搬出了我家,与调来上海的父母一起住 。当时我并不懂自己对木棉到底抱着怎样一种感情 。从小到大,我近距离接触到的女孩只有她一个,懵懂的我就是喜欢跟她腻在一块儿 。
木棉搬走后,在不可抑制的思念的支配下,我跑到木棉的学校看她 。木棉既惊讶又兴奋,把我介绍给同学 。从那时开始,我们又继续交往了 。
从没想太多,石头和木棉就是这么自然地走到一起 。从石头的描述中,我发现他那个时候依然扮演着弟弟的角色 。也许正是这种成熟度上的差距给他们日后的相处带来了不少困惑 。
长辈恩怨令我们不“见光”
木棉考上大学的同时,我也开始工作 。正式恋爱了的我们经常出来约会 。两个人在一起的
时光是甜蜜的,可在甜蜜的背后却始终有一丝不安和顾虑 。我们越成熟就越明白两个人在一起的希望有多渺茫 。尽管两个家庭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平静状态,可我和木棉都明白,由于她母亲和我父亲年轻时曾是恋人,所以她与她的家人都对我父亲抱有某种警惕和敌意 。即便这种表面的平静能永远维持下去,可要两家结成亲家却未免如同天方夜谭 。
上一辈人的恩怨就像压在我们头顶的乌云一样,让我们始终心存芥蒂,更让我们时刻提心吊胆 。
在一起六年多,每次约会结束,木棉总不肯让我送她到家门口,生怕她的家人发现我们的恋情 。这样躲躲藏藏使我很不痛快 。难道要这样一辈子遮掩下去吗?希望再渺茫但终归要试一试才甘心 。于是我向木棉提出跟她家人见面的要求,可她总推说“下次、下次”,没了下文 。木棉的态度让我对我们的感情产生了怀疑 。我们开始经常争吵 。
纸包不住火!木棉的母亲还是察觉到了,特地找我聊了一次,尽管没正面表态,但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要我主动放弃与木棉的交往 。前方是来自长辈的压力,后方我又得不到木棉的支持,夹在中间的我非常矛盾 。这样躲躲藏藏,我和木棉算是恋人吗?我把木棉到底是当成姐姐还是当作爱人?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无数遍,但始终找不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