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抗行为?

一般说来 , 正常儿童中有60-80%的孩子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行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如果孩子总是歪着头与父母对立 , 这说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问题 , 再不加紧矫正 , 会埋下严重的隐患 。
幼儿的对抗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直接相关 。严厉的父母 , 对孩子的要求和命令过多 , 处处限制孩子 , 甚至斥责辱骂 , 唠叨个没完没了 。这样的家教环境使孩子产生反感 , 渐而积怨 , 以至行为对抗 , 不想听也听不进父母的话 。
幼儿顺多行为的培养 , 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前提 。要求孩子顺从大人 , 绝不是把孩子当做大人的附属品进行驯化 , 而是培养孩子具有顺应环境的能力 , 即孩子按教育的客观要求来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学前儿童若总是对父母持对抗行为 , 进入小学后也不可能很好地顺从老师 , 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 。
如何减少孩子的对抗行为呢?
第一 ,  父母对孩子要温柔 。大家都知道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如父母总是持过激态度对待孩子 , 则会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如父母态度温柔 , 孩子自然会亲近父母 , 听从父母 , 顺从父母 。
第二 ,  多表扬 , 少惩罚 。经常肯定孩子的积极行为 , 消除孩子的对抗心理 。
第三 ,  “熄火法” 。当孩子的对抗行为发作之初 , 大人应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握住孩子的手 , 教他用深呼吸来平定情绪 。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对抗行为?】第四 ,  “条件训练法” 。训练的第一阶段:父母主动参与孩子喜欢的一促游戏 , 观察孩子的行为 , 不给或少给指示、命令 。如孩子与大人玩得很好 , 就赞赏、鼓励他的合作行为 。训练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 父母主动要求孩子去从事某项活动 , 允许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父母的要求 。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见行事 , 并配合得好、完成得快时 , 应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发脾气 , 不合作 , 则当即停止游戏 , 而且声明是由于他不听话才停止的 , 直到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一起合作为止 。这种“条件训练法”运用得好 , 能达到帮助孩子克制自己行为、顺应环境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