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奖励有策略和原则

【孩子奖励有策略和原则】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经历 , 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 , 回来就向家长要"说法" , 还说其他考得好的同学都得到了父母的奖励 。关于奖励的问题 , 多数家庭比较随便 , 只要孩子能考得好 , 几乎是有求必应 。其实 , 这并非小事一桩 , 处理不好就可能事与愿违 。
所以 , 家长们也要讲究奖励的策略和原则 。
第一 , 少奖为佳 。
适当时候、适当次数的奖励 , 就相当于给发动机加油 , 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 但切不可太滥 。奖的频率太高 , 其刺激作用就会逐步下降 , 要想发挥其作用 , 就必须不断加码 , 以满足孩子迅速扩张的胃口 。而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导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学习 , 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 。因此 , 在满足孩子必需的学习用品和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 要逐步减少奖励的次数 , 最佳境界就是没有奖励 。
第二 , 奖态度不奖分数 。
大多数家长是以分数或者名次来设定奖项和决定是否奖励 ,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态度进行奖励 。因为从长远看 , 态度和努力的程度比一两次的分数更重要 。而且考试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如卷子的内容对每个人的适应性 , 孩子复习题目的"机遇"性等 , 所以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效果 。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奖励的标准 , 有可能出现孩子已经非常努力 , 但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没有达到设定的奖励目标 , 结果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
第三 , 一诺千金 。
如果和孩子有了约定 , 比如有的家长是定考多少分 , 有的家长是定考到第几名 , 就一定要兑现 。如果孩子达到了约定的要求 , 就要坚决奖励 , 做父母的不兑现自己的承诺 , 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 更为严重的是给孩子树立了言而无信的榜样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设立的目标 , 也不可迁就 , 形成讨价还价的习惯 。与其怕影响孩子的情绪而改变初衷去迁就他 , 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约定 。
第四 , 奖品适当 , 价值适中 。
奖励的价值不要太高 , 其价值和奖品要与孩子的年龄、取得的成绩等等相适应 。有些家庭由于形成了奖励并不断加码的习惯 , 常常给孩子价值过高和不适当的奖励 , 那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满分 , 就给孩子买电脑买游戏机 , 结果孩子玩物丧志 。
第五 , 精神鼓励为主 , 物质享受为辅 。
很多家长给孩子的奖励是以物质享受吃、穿、玩为主 , 这样的弊端是将孩子的目标引导到享受方面 。其实最好的奖品有两类 , 一是学习用品 , 特别是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