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故事锻炼宝宝的大胆量

一场大雨过后 , 小区的地上到处都是蚯蚓 。那是从花坛里爬出来的 , 因为雨水灌满了土壤间的缝隙 , 它们在地下被憋得呆不住了 , 慌不择路地钻出来要透一口气 , 可是懵懵懂懂地来到干燥而粗糙的防滑地砖上 , 就再也回不去了 , 遍地里三步一只、五步一对儿的 , 有的在痛苦地扭动着身体 , 有的已经被行人或是车轮碾压得血肉模糊 , 甚至只剩一层干皮了 。
我从小就害怕动物 , 大的小的、软的硬的 , 有毛的没毛的、漂亮的丑陋的 , 都只能远距离地观赏而不可近距离地接触 , 比如现在 , 看着那满地密密麻麻的蚯蚓 , 我总不自觉地要幻想着一旦不小心踩到它 , 它会怎样在我的脚边急速而剧烈地抽搐、扭曲 , 想得胳膊上的汗毛一阵阵耸动 , 只有全神贯注地走在路上 , 连头也不敢抬一下 。
说起来 , 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跟我一样走得小心翼翼 , 甚至战战兢兢的 , 还有我的女儿 。她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胳膊 , 一面躲闪脚下那一条条黑灰色的小东西 , 一面埋怨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蚯蚓 。当爸爸跟她讲明白蚯蚓的来历 , 以及它们在坚硬的砖路上钻不进土里 , 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之后 , 她忽然站住了:“那咱们干吗不把它送到花坛里去 , 干吗要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被活活晒干呢?”
我跟她爸爸面面相觑 , 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我们只知道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脚踩到那些无辜而弱小的生命 , 却没想到要去把它们一条条地捡起来 , 送回到它赖以活命的土壤里去——尽管那土壤 , 离我们最多不过几丈之遥 。
没等我们发话 , 女儿已经蹲下身子 , 哆哆嗦嗦地伸出手 , 试着去捏脚边的一只蚯蚓了 。可是那个小东西只轻轻一蠕动 , 她便“啊——”地一声尖叫起来 , 那一声惊恐的尖叫分贝之高 , 估计连地上的蚯蚓也被吓得间歇性晕菜了 。
她爸在一旁幸灾乐祸地大笑 , 我也忍不住说起了风凉话:“就您这点胆气 , 还想挽救蚯蚓哪?那蚯蚓就算不被太阳晒死 , 也要被你的叫声吓死了 。横竖是死 , 背着抱着一般沉 , 咱还是省省吧!”
她原本就有点惊魂未定 , 被我这样一挖苦 , 小脸儿更是一阵红一阵白 。不知道是爱心依旧还是为了挽回面子 , 她站在那里没有说话 , 忽然让一旁的爸爸背过身去 , 从他的登山包里腾出一只塑料袋 , 叠成了几层 , 然后不无得意地套在手上 , 蹲身去继续捉蚯蚓 。
这一招儿果然好使 。因为没有了跟蚯蚓的肌肤接触 , 在搬弄它的时候 , 指尖的刺激和心头的恐惧便减轻了不少 。女儿起初还有点害怕 , 很快地便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 , 一条条地捉着 , 到最后竟然轻松愉快地哼起了小曲 。当她把可以找到的最后一条蚯蚓放进花坛的时候 , 额头和鼻尖上 , 已经满是细密的汗珠儿了 。我没想到她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来“送蚯蚓” , 更没想到这办法居然如此有效 。于是打趣地问她 , 何以能够克服心中的畏惧 , 让“一个塑料袋的最大价值 , 可以是若干条蚯蚓的生命”?她满心欢喜 , 却又故意举重若轻地回答:“很简单 , 在救蚯蚓之前 , 先保护好自己——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