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出危险的地方

相信每位家长都在努力地保证自己孩子的安全,使他免受意外伤害 。但你的做法是否正确?有没有像很多家长一些陷入了下面这些安全误区呢?
误区1:只要孩子一直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他就会很安全
事实是这样:除非你随时和孩子保持近距离,否则只用眼睛盯着孩子,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 。当然如果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哪怕只是去了隔壁房间),危险就更可能发生 。根据美国一个儿童安全咨询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6的孩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是在父母面前出现意外伤害 。直到现在仍有95%的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知道孩子是在家里,不用看管他也不会有太大危险 。
误区2:孩子知道什么是他的底线
事实是这样:孩子总是认为自己能跳得像爸爸一样高,身手像妈妈一样敏捷,自己还能轻松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每件事 。可事实是,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面对危险时的反应能力很弱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chwebel教授用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当汽车驶过来时,孩子仍然会固执地横穿马路,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做到 。所以,不要因为已经向孩子多次强调多次危险是什么,就轻易相信他已经知道安全底线 。
误区3:当孩子疲惫或情绪失落时,最可能受伤 。
事实是这样:意外伤害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而不只是在孩子感到疲惫时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孩子在疲惫时和情绪不好时,宁愿听妈妈讲故事或玩些安静的游戏,也不愿去做那些冒险的活动 。反而是那些玩得兴奋过头,情绪激动的孩子,容易做出冒险的举动 。
误区4:孩子在人群中很安全 。
事实是这样:当孩子在同龄人中间时或为了在人群中显露自己时,更喜欢出风头,做些冒险的事情,导致自己受伤 。来自加拿大的儿童心理学家Morrongiello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上小学的孩子更在乎自己的面子,当其他孩子们要求他走过离地2米高的平衡木时,他会把爸爸妈妈告诫的安全知识抛在脑后,毅然决然地走上平衡木 。而这种行为在他独自一人时,很少发生 。
误区5:孩子在家最安全 。
事实是这样:学步阶段的孩子和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意外伤害更多是在家中 。在家里出现的意外伤害通常是摔伤、磕碰伤、烫伤等 。当孩子无所顾忌的爬到家具上,伸手碰掉更高处的物体时,他从高处摔下来或被掉落的物体砸到就都有可能发生 。
误区6:如果孩子戴着头盔就不会受伤 。
事实是这样:孩子骑自行车、玩轮滑或打棒球时需要佩戴头盔,头盔内的一层软垫对孩子的头部起到一些保护 。但有些父母误认为头盔就是保护孩子头部的金钟罩,无论多大的伤害,它都能为孩子抵挡 。所以请记住:孩子佩戴头盔是必要的,但头盔不能阻止骨折或更严重的伤害的发生 。
误区7:如果危险的事情已经让孩子受到了惩罚,他就不会再做第二次 。
事实是这样:孩子总是不能从受到的伤害中吸取教训,他反而更相信受伤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或某种他无法控制的因素 。接下来他就会选择重复同样的错误 。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总想从滑梯的滑道爬上来,即使因此被磕碰他也会再试一次,直到自己成功 。
误区8:如果孩子弄伤了自己,他会让我知道 。
事实是这样:专家们发现,女孩受到割伤、烫伤、挫伤时的困苦反应和大惊小怪程度要比男孩强很多 。专家们也不能确定,这种现象是因为女孩对疼的忍受力比男孩差;还是父母对男孩因疼痛而抱怨有所限制 。因为大多数父母都会鼓励男孩要坚强、不要太在意这点小伤 。所以当男孩因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使自己受伤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这没什么”的姿态,而很少向别人坦白自己因受伤感到的疼痛和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