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疾病的介绍及预防

产妇一定要把握坐月子期间调养身体 , 避免器官留下后遗症!此时很容易出现特定疾病 , 产妇要特别留意 。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 , 有的还出现产后腹痛、产褥热、产后等疾病 , 这些产后疾病 , 如果不及时防治
核心提示:产妇一定要把握坐月子期间调养身体 , 避免器官留下后遗症!此时很容易出现特定疾病 , 产妇要特别留意 。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 , 有的还出现产后腹痛、产褥热、产后等疾病 , 这些产后疾病 , 如果不及时防治 , 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 。
好不容易度过孕期十月 , 宝宝呱呱坠地后 , 妈咪另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努力保养自己的身体 , 使身体的各项机能回复到产前状态 。因此 , 产妇一定要把握坐月子期间调养身体 , 避免器官留下后遗症!此时很容易出现特定疾病 , 产妇要特别留意 。产妇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 , 有的还出现产后腹痛、产褥热、产后等疾病 , 这些产后疾病 , 如果不及时防治 , 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 。
■产褥热
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 上叫产褥感染 , 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 。
由于产褥感染严重影响产妇 , 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必须作好预防工作 。
预防工作应从妊娠开始 。产前要做好检查 , 早期发现感染性疾病并早做治疗 , 及时补充营养 , 防治 。及早发现妊娠症和其他并发症 。预防和治疗阴道滴虫病和霉菌性 。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禁止和洗盆浴 。临产时 , 应尽量进食和饮水 , 抓紧时间休息 , 避免过度劳累 , 以免身体抵抗力降低 。如果胎膜早破过久 , 或产程过长 , 或因胎盘胎膜残留行刮宫手术 , 应该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接生人员要经过严格训练 , 接生时注意无菌操作 , 避免把病菌带入产妇体内 。产后要注意卫生 , 保持外阴清洁 , 尽量早期起床 , 以使恶露尽早排出 。同时 , 产后要加强营养 , 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 这也是预防产褥热的重要措施 。
■产后痔疮
患有痔疮的产妇 , 分娩时 , 一旦用力过大会造成脱肛 , 加上会阴撕裂或会阴切开的缝合 , 这种疼痛是难以忍受的 , 有时甚至比分娩时还要痛苦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 , 要注意保持肛门的卫生 , 要食用不易导致的食物 。在大便干结的时候 , 不要过度用力 , 太干结时请帮助解决 。
产后2~3周 , 因疼痛厉害 , 产妇往往不愿排便 , 这样造成便秘后 , 痔疮会更加严重 。这时应与医生商量用坐浴药或软膏治疗 。局部用药或用热毛巾敷 。待消肿后再揉进脱肛 , 红肿严重时揉进动作要轻 , 不然会造成剧烈疼痛 。
如果痔疮严重可以作手术治疗 , 手术一般在产后3~4周进行比较适宜 。
■产后排尿困难
许多产妇 , 尤其是初产妇 , 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小便困难 。这是产妇一种常见的正常反应 , 科学的应对能除去产妇的烦恼 。
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方法是最好在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 , 不要等到有尿液再解 。排尿时要增加信心 , 放松精神 , 平静而自然地去排尿 , 特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便上 。如不能排出尿液 , 可在下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或用温水熏洗外阴和尿道周围 , 也可用滴水声诱导排尿;为促进膀胱肌肉收缩 , 可用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 , 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5毫克;可取沉香、琥珀、肉桂各0.6克 , 用开水冲服;若以上方法仍无效 , 就应该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 并将导尿管留置24~48小时 , 使膀胱充分休息 , 待其水肿、充血消失后 , 张力自然恢复 , 即可自行排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