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财商 支招教孩子理财

在现代家庭里 , 孩子从小就接触到钱 , 不少孩子甚至已拥有自己的“小金库” 。如何跟孩子谈钱 ,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和理财意识 , 成为家长们要考虑的问题 。有家长觉得太早和孩子谈钱不免有点尴尬 , 担心孩子会变得现实起来 。但在美国 , 理财教育被称作“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 美国家长并不是一味将孩子关在童话世界里 , 而是教他们认识金钱 , 传授“取之有道 , 用之有度”的观念 。
按三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理财专家指出 , 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阶段 , 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 。学龄前的孩子 , 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 , 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 , 因此利是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
7到12岁的孩子 , 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 ,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账户 , 让孩子自己去支配 , 并且进一步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基本常识 , 例如银行是什么 , 如何制定消费计划等 。
13岁到18岁时 , 孩子对理财基本有比较成熟的认识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地运用手头的资金 , 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 , 心理上已开始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 有强烈的自尊心 , 情绪起伏也比较大 , 而且喜欢反抗纪律和权威 。因此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应当尽量以朋友的姿态给建议 , 避免以权威压人 。
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 是引导孩子养成储蓄习惯的关键 。“需要”是解决基本的需求 , 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 , 例如衣食住行等 。对于学龄孩子而言 , 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属于“需要”层面 。而“想要”则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 可以提高幸福感 , 但又并非必需 。对孩子而言 , 类似零食、漂亮的运动鞋(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 , 都是“想要”的范畴 。
“需要”和“想要” , 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 , 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 。在取舍的过程中 , 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 , 逐渐养成储蓄的习惯 。零用钱额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 , 可根据孩子的消费状况 , 计算出“需要”部分的金额 , 比如每周10元到20元 , 让孩子自行支配 。
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 , 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想买一件特别的东西 , 但能力又不够时 , 父母可通过引导 , 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
向孩子推荐基金股票等投资方式
在孩子懂得储蓄后 , 家长可以逐渐向孩子输入投资理念 。首先 , 要让孩子对资金的回报率变得敏感 , 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 。过年利是钱对孩子来说是笔“巨款” , 最好建议孩子立即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 , 然后再计划用途 。同时 ,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 , 银行不仅可以安全地保管金钱 , 且随着时间推移 , 钱还会越来越多 。当孩子对资金回报率变得敏感时 , 就会关注银行利率 , 同时也会思考怎样才能让钱更快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