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补钙新动向

常吃钙片还是缺钙
【下 补钙新动向】一位林姓妈妈向笔者咨询:“大夫,我常给服钙片,可还是缺钙,怎么回事呢?”
常补钙而还是缺钙,问题很可能出在补钙方法不当上 。据了解,有的爸妈将钙片捣碎与牛奶混在一起吃,或在喂奶前后给宝宝吃,致使奶中的蛋白与钙结合形成奶块,造成钙质无法被机体所吸收;还有的只给宝宝服钙片,不同时服用维生素D或晒太阳,影响了钙剂的吸收与利用;另外,菜肴过咸,钠盐摄入太多而将钙元素大量“排挤”出体外,同样补钙效果不好 。
那么,正确的补钙方法如何呢?建议把握好四个环节:
一是食补必须选对食物 。哪些食物堪当此任呢?不少爸妈青睐动物骨,比如排骨汤,其实是“一相情愿” 。原来,排骨中的钙含量低,1斤排骨大约只有25毫克的钙质,加上骨头中的钙又难以溶解在汤中(汤中的钙仅相当于排骨的十分之一),而宝宝每天的钙需求量至少在400毫克以上,显然排骨汤难以如愿 。比较起来,无论就钙的含量或者吸收率来看,奶类才是最佳来源,母乳最优,其次是配方奶,再后是鲜奶 。以半岁内的小宝宝为例,只要每天食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发育对钙的需求 。这也是科学家倡导母乳喂养的奥妙之一 。除了奶类,鱼、蛋、豆类、绿叶蔬菜等值得推荐 。
二是药补要抓好时机 。如不可将钙剂与植物性食物或油脂类食物同吃,因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可与钙质结合而妨碍钙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后生成脂肪酸,同样可与钙结合而不易被肠道吸收 。其次,为了避免奶汁干扰钙的吸收,最好将补钙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 。
三是无论食补或是药补,都要设法促进钙的吸收 。俗话说:一个朋友三个帮 。钙也是这样,当它随食物吃进以后,尚需要多种因素来促进机体的吸收与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如维生素D、C等能促进钙的吸收,荤素平衡能提高钙的利用率(如豆腐炖鱼,谷类与豆类混食等)等 。
四是减少钙流失 。有些宝宝钙补了不少,也比较注重增加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C的摄取,结果仍然缺钙,那就得反思一下食物的搭配是否科学,很可能是某些不当的食物成分增加了钙的流失 。
钙磷比例失衡 。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的钙、磷两种矿物元素的比例是2∶1,换句话说,钙是磷的2倍,如果宝宝的食谱恰恰是这个比例,那么钙的吸收利用率高 。实际情况呢?由于爸妈大多迁就宝宝的口味,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炸薯条等食物,而这些食物都是磷的“富矿”,致使大量磷涌入体内,使钙与磷的比例高达1∶10以上,磷一旦多了,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导致缺钙 。
补钙不补镁 。钙与镁如同一对好搭档,当两者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 。遗憾的是家长往往注重补钙,却忘了补镁,导致体内镁元素不足,进而累及钙的吸收 。镁在以下食物中较多,如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等 。
天天大鱼大肉 。蛋白质摄入过量也可“排挤”钙 。实验显示:每天摄入80克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掉;若将每天的蛋白质摄取量提升到240克,即使额外补充1400毫克钙,也会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表明额外补钙也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 。因此,天天给宝宝安排大鱼大肉,打破了食物的酸碱平衡,无论怎么补钙也是于事无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