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会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出现,并且此病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染性,朋友们应当多去认识手足口病,特别是该病发病之后的临床表现,只有了解到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疾病,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
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 。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 。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 。
它的潜伏期是3—8日 。
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coxaohie)病毒a组16、5、9、10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
护理手足口病的办法:
1.轻症患病宝宝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
2.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送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3.平时尽量让宝宝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
4.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宝宝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宝宝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让宝宝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嗜睡、厌食等情况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
5.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流质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不宜暴饮暴食,多进清淡、新鲜而宜消化的食物,减少胃肠道负担 。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
以上的相关知识介绍的就是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了,希望妈妈们可以深入的去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身边的孩子受到了该病的危害,那么要注意隔离起来,不要让孩子去学校,以免传染给更多的孩子,还应当及时治疗 。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wwW.3mama.Com文②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