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心理调整好时机

提到暑假,恐怕没有几个和家长会认为这是什么“假期”,对不是“休息”,而是“战斗间隙”,各自总结前一阶段得失,尽快各自休整,补充“武器弹药”,准备随后即将到来的新“战斗” 。而家长就是孩子在前线战斗的后勤保障,孩子在前方战斗,家长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孩子回到了后方,家长更是要帮助孩子快速休整 。
从严格意义上讲,暑假是辛苦的老师和从事教育的多数人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但目前很多老师恐怕也没有把这个当成假期,毕业班老师除了学校安排的补课任务之外,多数老师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授课应该也是一种社会“常态”了,这也就给家长、给孩子暑假重新选择老师提供了机会 。
对于暑假期间“休整”,多数家长认为就是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让孩子外出参加夏令营,只有少数家长提到“我孩子从来不参加什么校外学习” 。对于家长“不能让自己孩子几个月都闲着”的想法,我们完全理解 。因为即使是成人一旦长期无所事事,也会产生某种生理或疾病,进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何况一个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自控能力”的孩子 。
对于孩子来说,多数人内心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玩玩,但由于对未来学习的恐惧,也希望自己能够把课程补补,而不想等回到学校以后,还像以前一样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白眼” 。
孩子成长包含身体和心理
很多人认为,孩子学习很累了,需要休息 。这里的休息应该包含身体的休息和心理的休息,身体的休息很快就结束,心理本身谈不上休息 。人的身体是心理的“载体”,一个人心理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身体的成长是自然的结果,而心理的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人的身体“活”在现在,而人的心理“活”在过去或未来 。
对于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心”活在未来;一个愚笨的人,他的“心”活在过去 。前者会不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后者是不断后悔,自然对未来就失望直至绝望 。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保证自己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成长 。
要做到这样,家长随时随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非常重要,另外寻找优秀的人作为孩子的导师就更是不能忘记的 。
孩子心理呵护是教育的重点
呵护孩子心理,不是迁就孩子,随意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求,而是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 。多数家长都有印象,当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每个家长都会“让孩子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而孩子大了,家长却拿孩子没有办法了 。明知道孩子通宵达旦玩游戏不行,但就是没有招法管孩子 。只好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或者让孩子出去参加夏令营,可以让孩子暂时远离电脑或者其他不良奢好 。
其实,如果家长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孩子沉醉玩耍而不能自拔的“结”在哪里,就是因为孩子心理的欲求没有满足,而这个心理欲求不是简单的身体欲求,而是强烈的“竞争获胜” 。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参加适合自己的,并且“对未来有用的竞争”;其次是帮助孩子在选择的竞争中获胜,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总结每个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能够接受竞争中遭受的挫折,这样孩子的心理自然就会健康成长 。
帮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获胜
孩子平时在学校,就是在“竞争的前线”,我们家长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学不过别人”是“干着急没办法”,因为你不可能把孩子从“战斗中拉出来” 。但暑假就是一个帮助孩子的好机会 。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问题,寻找优秀的老师帮助个性调整,或家长自己带孩子调整 。绝对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报一个班就算帮助孩子,这样简单报班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回到学校只有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