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这三地突破6万元!

_原题为:15个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这三地突破6万元!
摘要【15个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这三地突破6万元!】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统计15个新一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发现,苏州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人均收入水平最高,杭州和南京紧随其后,这三城人均收入均超过6万元;长沙在中西部领跑,并且超越了东部的青岛和天津 。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吸引人口流入也比较多 。那么四大一线城市之外,15个新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如何?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公开资料,梳理统计15个新一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发现,苏州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人均收入水平最高,杭州和南京紧随其后,这三城人均收入均超过6万元;长沙在中西部领跑,并且超越了东部的青岛和天津 。
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0年6月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2020年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
三城超6万元
数据显示,15个新一线城市中,有5个城市2020年人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大关,其中有3个城市超过了6万元大关,这三个城市全部来自长三角,分别是苏州、杭州和南京 。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大关,达到62582元,比2019年增长4.1% 。这一收入水平仅次于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五 。
苏州的城乡差距也较小 。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0996元和37563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6.9%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889,比2019年缩小0.063 。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分析,苏州背靠上海,接受上海的溢出效应十分显著,无论是改革开放后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的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它都十分关键 。
作为普通地级市的领头羊,苏州一直被外界誉为“最牛地级市” 。2020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元 。这是全国第6个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是6个城市中唯一的普通地级市 。2020年苏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历史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9772家,逼近1万家,继续名列四大一线城市之后,位居全国第五 。
不仅如此,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 。其中,昆山市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已连续十余年位居榜首,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 。
苏州之后,杭州人均收入也达到了61879元 。杭州所在的浙江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作为省会,杭州集聚了众多大型民企总部 。新世纪后,杭州的信息经济在全国独领风骚,发展成为我国的“电商之都” 。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
在信息经济的引领下,杭州的收入水平节节提升,也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根据去年智联招聘和恒大研究院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杭州流入人才的28.8%流向了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 。从人才来源看,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人才合计占比达23.6%,杭州发展所需人才主要在一线城市中,杭州也具有从一线城市争取人才的能力 。
南京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2020年GDP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06元,同比增长5.2%,也是首次突破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