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素质教育应从零岁开始





人的潜能是从优养育胎开始培育的 。近两年,我在婴幼儿家长报告中提出:不重视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家长,浪费了孩子的潜能,重视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家长,多数破坏了孩子的潜能 。
为什么我会这么讲呢?
先说浪费潜能的问题 。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说到底是对人的天赋潜能(优养育胎的结果)的开发,而婴幼儿的潜能开发是与孩子的大脑成熟过程同步的 。
一般认为,人的大脑4岁之前成熟50%,8岁之前再成熟30%,剩下20%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 。正因为如此,3岁的孩子很聪明,7岁的孩子很懂事 。科学研究说明:除了特殊的婴幼儿之外,潜能的天赋差异不是很大的,关键在后天开发,特别是4岁前后,所以我们一直推崇0岁开始的教育 。如果家庭不重视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就会随年龄增长而退化,以至一些孩子不具备某些重要智力,如专注力、心算能力、记忆的广度等 。
那么,我为什么又说重视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家长,多数破坏了孩子的潜能呢?这是因为,多数家长对婴幼儿的智力开发走入一个误区,这就是用文化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 。我不反对从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文化教育,如识字,学英语单词,数数,计算等,但不能用这些文化知识教育的内容取代智力开发,更不能把识字多少、背唐诗多少作为智力开发成就的指标 。
为什么呢?按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的解释,智力由一群彼此不同的原始能力或因素组成,结构复杂,潜力很大 。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智力开发相当于软件开发,文化知识学习相当于处理信息 。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调文化知识教育,而不注意婴幼儿的“软件”与之相匹配,不仅文化知识学习会中途受阻,而且还会因强制性文化知识教育出现逆反心理,致使学习停滞,影响终生 。
为什么有的小孩厌恶学习,有的小孩学钢琴又砸钢琴呢?以文化知识为指标的所谓“神童”有几个成功了呢?有些家长的担心是对的,他们来信问我:“学前文化知识学多了,上小学以后不学习怎么办?”还有的来信问:“学前学那么多文化知识,学成精神病怎么办?”我们说,婴幼儿早期开发,重在智力,而不是文化知识 。
那么,婴幼儿智力开发有哪些内容,怎样开发呢?
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内容十分丰富,我的报告只能重点介绍 。至于方法,我可以送这么一句话,就是“玩中长智慧” 。我还要强调一点:
一个孩子一台戏,不能简单模仿,不能千篇一律 。家长要记住一句话:努力学习,因材施教 。






动手启智
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






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
—读《0~5岁孩子的智力激发法》有感
儿童精神病学家多纳德·威尼考特曾经说过:“你不必成为最佳的父母,只要足够好就行了 。
”《0~5岁孩子的智力激发法》一书,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实用的心理学方法,搜集了大量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资料,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父母在帮助子女成长方面参考,同时,也给作为幼儿教师的读者一些启迪 。

一、鼓励发现
玩具对儿童的学习很重要,尤其是在他能用玩具进行创造的时候 。当然,与玩具相比,儿童常常对成年人的活动更感兴趣 。我们不需强迫儿童探索,所有孩子都反感大人这么做 。但是,他,的确需要大量的机会去体验,而且变化越大,他们创造意识的基础就越宽 。教会儿童充分利用他们的感觉是可能做到的 。如果他们只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的一部分,那么对可供他们成长和创造用的物质财富的选择就回相当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