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品

这几年,收藏热席卷大江南北 。
登州有个叫那鸣的人,家里有个祖传下来的花瓶,他越看越像宝贝,就专程带着花瓶跑到北京,找了一个专家鉴定 。
鉴定结果竟然是官窑烧出来的,相当珍贵 。
那鸣最关心的是值多少钱 。
专家说:“如果是孤品的话,肯定价值连城 。如果不是,价格就会打些折扣 。”
那鸣不明白,请教道:“什么叫孤品?”
专家告诉他:“所谓孤品,就是世上仅此一件的藏品,所以才奇货可居,要多少钱都不为过 。你的这只花瓶很可能是孤品,因为至今尚未发现相同的藏品 。”
那鸣听了,心中一沉 。因为他心里清楚,这只花瓶并不是孤品,在他弟弟家里,还有一只一模一样的花瓶 。当年,父亲给弟兄俩分家,不偏不向,祖传的两只花瓶,两人一人一只 。但眼下的那鸣是决不肯把底细说出去的,一口咬定,从未见过第二只 。
京城有位收藏家,听说这事后,找到那鸣,愿出五十万元的高价,购买这只花瓶 。
那鸣虽然心动,却没有答应 。他觉得,对方既然愿意出五十万,那这个花瓶的价值肯定不止五十万 。
他试探地问收藏家:“这是你能出的最高价吗?”
收藏家沉思了一下,说:“目前,五十万的价格已经很公道了,因为很难说,将来会不会出现一只跟这个一模一样的花瓶 。”
那鸣一听,顿时明白了:他是担心这只花瓶不是孤品啊 。看来,要想卖更高的价,得让这只花瓶成为孤品 。
那鸣心中就萌生了一个主意,他借口回去跟家人商量,让收藏家等几天再说,然后匆匆忙忙返回老家,一脚跨进弟弟的家门 。
那鸣的弟弟是个老粗,一贯大大咧咧 。那鸣进门后,只字不提花瓶的事,故作关心地问候了一番后,两只眼睛便四处搜寻了起来 。只见花瓶跟暖瓶、茶壶等放在一起,随随便便地摆在桌子上,里面插了一支塑料花,看来弟弟他并不知道这只花瓶是宝贝 。
那鸣顿时心花怒放:不但花瓶在,而且弟弟还不把它当一回事 。看来,只要花点小钱,把弟弟的花瓶买到手,然后毁掉,这样自己的花瓶就成了孤品了 。
那鸣正想走过去,拿起花瓶与弟弟说话,可那迈开的腿突然缩了回来,张开的嘴又闭了起来:弟弟见到自己要买这只花瓶,必然会起疑心,万一猜出这花瓶不一般,那就麻烦了 。再说,弟媳可不一般,再来个火上浇油,狮子大开口地漫天要价,事情非弄僵不可 。也许是他们的父母把弟弟的机灵都给了那鸣,那鸣眼珠一转,办法有了 。只见他拿起茶杯,佯装去拿暖瓶倒水,顺势用暖瓶的瓶底轻轻一碰花瓶,花瓶就倒在桌面上,那鸣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着暖瓶,故作惊慌的样子,眼看着花瓶骨碌碌滚了几下,掉到地上,“啪”,碎成两瓣,瓶底也摔破了 。
弟媳有些不高兴,将那支塑料花捡起来,埋怨说:“哥,你咋不小心点?这花可没地儿插了 。”
弟弟训斥她道:“咱哥又不是故意的,一个旧花瓶,你唧歪个啥?”
那鸣故作歉疚地说:“这样吧,回头我去市场给你们去买只花瓶 。”
几天后,那鸣买了只新的花瓶送了过来,看上去很鲜亮,弟弟不但不埋怨,还不停地夸那鸣办事认真 。
第二天,那鸣就带着孤品,兴冲冲地赶到北京,找到那位收藏家,说:“现在我可以保证,这花瓶是孤品了 。”
收藏家很奇怪:“你怎么知道的?”
那鸣得意地说:“因为另一只跟这个一模一样的花瓶,昨天已经碎了 。”
收藏家闻听,脸色当即就变了:“你还有一只与它一模一样的花瓶?”
那鸣说:“是呀,不过,那只花瓶现在不存在了 。现在,我这花瓶绝对是孤品,你再给一个价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