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调整宝宝的睡眠( 二 )


对于宝宝的自主入睡,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疑惑——是不是宝宝能做到自己睡觉,不需要大人的帮助这才叫自主入睡?
毕竟从字面意思来看,自主入睡就是自己进入睡眠状态 。但这其实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关于自主入睡的概念,在国内外的睡眠科普类文章中都有统一的描述——可以不过多依赖大人的帮助,自己完成入睡过程 。
要注意,不过多依赖大人的帮助并不是不用大人的帮助,宝宝的自助入睡,其实是需要宝妈进行一定的辅助工作 。
就像我们成人在睡眠时,有时也需要做深呼吸、或听轻缓的音乐辅助入睡一样,宝宝在自主入睡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这样的辅助 。但是小家伙们并不能做到自己调整状态,所以需要由大人来进行辅助,帮他们完成睡眠前的预备工作 。
只要宝宝不是依赖“边吃边睡”、“抱在怀里颠睡”、“必须要边听故事边睡”这些较强的外界干预,而是自己完成从迷糊到入睡的过程,那就算是自主入睡,宝妈也不用因自己的辅助行为而担心 。
4睡眠训练的误区
小家伙晚上一直不肯好好睡觉,是不是因为她的入睡方式有问题啊?我用不用给她做些睡眠训练?可是睡眠训练会不会让宝宝心理出现创伤啊?
入睡困难,睡眠训练来帮忙是很多家长的选择 。
这选择本身没有错,但肉疼的是并不是所有睡眠训练都适合你家宝宝 。
哭声免疫法,强调把宝宝放在床上,让他独自哭着睡着 。
法伯法,则规定家长可以按一定时间回房间查看宝宝的状况 。
类似的睡眠训练还有延迟响应、抱起放下等,这些训练这些睡眠训练背后支撑的理论一大堆,见效的例子也有不少,但都或多或少会让宝宝面对独自哭闹的情境 。
个人认为有效的处理孩子的睡眠问题,不代表就要粗暴的把置孩子于焦虑和无助之中 。得不到回应的哭泣,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给他非常痛苦的体验 。更为科学的理解是,这些睡眠训练(哭声免疫法、法伯法、延迟响应等)更适用于睡眠习惯过于恶劣的宝宝:比如必须奶睡、抱睡的宝宝、十分钟一醒,一晚醒十几次的宝宝、入睡非常难、哄睡时间过长、月龄大了依然作息紊乱的宝宝 。
而对于睡眠只有些小问题、对夜晚睡眠不产生排斥的宝宝,父母只需要温和引导、坚持不懈的培养科学的作息、养成习惯就好,不需要面对偶有哭闹的宝宝决绝的坚持所谓的睡眠训练 。
另外,在你决定给宝宝用任何睡眠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些功课:
1、学习了解睡眠基础知识,对宝宝的睡眠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
2、排查宝宝睡眠问题产生的原因 。
3、对宝宝作息、习惯的了解和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