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

明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首辅十人 。任职仅二、三月者如蒋冕、毛纪,任职不过数年者如夏言、徐阶;唯独严嵩,入阁二十年,任首辅达十五年之久 。因此,研究嘉靖朝不能不研究严嵩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本传列于<明史·奸臣>>中 。而“奸臣”条下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 。终生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之语 。这便是对“奸臣传”传主们的判词,分宜不幸,落入彀中 。然检读记嘉靖朝事之正史、野史,严嵩不应列入“奸臣传” 。奈何众口铄金,己成定谳 。
一代名相严嵩究是奸相、贤相亦或庸相,实在是应该重新认识的 。
从严嵩临终的留言可以看到,他是带着无尽的委屈、不甘心和愤懑到了另一个世界的 。《明史》称:“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 。” 严嵩肯定想不到,他所背负的“奸臣”骂名不但没有因他的去世而消失,反倒广为流传,他的名字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与此有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明代有名的史学家——王世贞 。
王世贞与严嵩结怨,传说有一段公案 。王世贞的父亲就是被世宗处死的王忬 。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忬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国宝《清明上河图》,不久就被严氏父子得知,二人就向王忬索要 。王忬迫于严氏父子的权势,就让一个画师临摹了一张送给严嵩,后来事情败露,严嵩对其怀恨在心 。后借王忬戍边不力下狱之机,严嵩上奏本将其害死 。因为这段积怨,王世贞在他所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严嵩传》以及其他史著中,对严嵩多有诋毁,严嵩的声名就此更是一落千丈 。

严嵩为什么成了“奸臣”?

文章插图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取消了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至明成祖始设内阁,《明史·职官志》载,内阁大学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可见内阁大学士不是政务官 。
《四库全书总目》卷58“嘉靖以来首辅”条称,“至嘉靖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矣 。”这种表述是大可商榷的 。世宗执政的前期是很勤政的,自嘉靖十八年即不上朝,即便如此,也不曾出现权臣专政的局面 。
《明史·严嵩传》载,严嵩任首辅后,“帝虽甚亲礼嵩,亦不尽信其言,间一取独断,或故示异同,欲以杀其势 。”这说明世宗虽居大内,却是紧握皇权的 。因此,任何一位“权臣”在世宗朝绝无“窃弄威柄”的可能 。关于此,从其他的记载亦可旁证 。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世宗)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故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 。
”《世宗实录》称其“惓惓以不闻外事为忧 。”《国榷》卷64引李维桢曰:“(世宗)斋居数十年,图廽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 。”又引范守已曰:“臣于徐少师阶处,盖捧读世庙谕札及改定旨草,云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揽乾纲如帝者,几何人哉!…..以故大张弛、大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 。”严嵩不可能窃弄威柄,于史比比可证矣 。
再如《宾退录》卷四载,欧阳必进(都察院左都御史),与严嵩为儿女亲家,嵩欲安排必进为吏部尚书,经嵩哀求再三,世宗仅让欧阳做了半年的吏部尚书即斥去 。严嵩欲安排一下儿女亲家都如此不易,又何谈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呢!由此观之,说严嵩“窃国柄政”不过空穴来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