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23教案


附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23教案

文章插图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23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数字123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
3.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整理材料 。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中的动物卡片:
1只猫、2只兔、3只鸡;1~3数卡 。
2.幼儿用书第1页1~3的数卡,小玩具(2组),幼儿用书第20页《认识数字1、2、3》以及第5页《数物拼版》的材料 。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树立排列卡片 。
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 。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卡片 。
教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最后 。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评析:
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对3以内数量感知的不错,卡片上的不同数量的小动物一眼就能看出其数量,也能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二、认识数字1、2、3 。
1.教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在1、2、3、4几个数字中让幼儿找出数字1)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整理儿歌(1像什么,2像什么 。。。)
2.教师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及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 。(方法同上)
(评析:现在孩子家教也比较早,很多孩子在家里已经认识过1、2、3的数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能将数量和数字进行很好的匹配,也能正确认出1、2、3 三个数字,还能正确的说出数字1、2、3像什么,并能正确匹配 。在个别交流中,我特意请了对数字不是太敏感的孩子来回答,是出现了两三个宝宝不能正确辨认出数字,其他孩子还是不错的 。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教师:
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评析: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刚开始对这个问题不理解,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的缘故吧?不过当几个孩子回答后,再加上我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慢慢的明白其中的意义了,就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举起了手,对此,我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来说一说,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体性 。
四、幼儿分组操作 。
1.第一、二组,给数卡排队,匹配实物 。
教师:请小朋友把数卡按顺序插在分类盒上,再给数卡送小玩具,数字是几就送几个小玩具 。
2.第三组,看数字摆积木 。
教师: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空格里摆上几个积木 。
(原教案是让孩子们看数字画点子,在这我改了看数字摆积木,一是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从没画过点子,于是就想用积木代替点子,让他们由积木慢慢的过渡到有自己来画点子,于是就改了摆积木 。)
3.第四组,看数圈画
教师:数字是几,就圈上几个实物 。
(这一操作材料,我把它放到了延伸部分,由于这是第一教时,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样的练习,于是就放了和第三组一样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再完成这一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