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的早产儿易患上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 主要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仍不完善 ,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 , 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 , 这种新生血管易向玻璃体内增殖 , 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 , 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永远失明 。
低体重的早产儿易患上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根据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五期 。
第一、第二期 , 视网膜与正常新生儿视网膜相比会有些异常 , 不过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新生血管 , 不需要治疗 , 大部分新生儿病情会自动痊愈 , 但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 因为仍有部分新生儿病情会继续发展到第三期 。
第三期 , 病儿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增殖 , 这时可以用冷凝或视网膜光凝的方法来治疗 , 大部分病儿的病情都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 。
但如果不及时治疗 , 新生血管继续增殖 , 会牵拉视网膜 , 使局部视网膜发生脱离 , 并最终导致全视网膜脱离 , 这就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改变 。如果孩子的两只眼睛都已发生了全视网膜脱离 , 治愈的希望微乎其微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 。凡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足周内出生的孩子均为早产儿 , 出生时体重一般为1000克—2499克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 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 , 接踵而至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
在孕34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新生儿 , 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60% , 孕期更短或出生体重更低者 , 发生率可达66%—82% 。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呢?这是因为正常视网膜血管在怀孕36周—40周内才能达到视网膜周边部 , 如果在此前分娩 , 视网膜血管还未长到周边部 , 周边部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 为了缓解这种缺血缺氧状态 , 容易生成视网膜新生血管 , 但这种新生的血管易增殖并向玻璃体内生长 , 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 , 影响早产儿视觉发育 , 甚至导致失明 。
目前一致认为 , 胎龄和出生时的体重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 胎龄越小 , 出生体重越低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 程度越严重 。
其次 , 不合理吸氧、多胎妊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或服用一些药物及胎儿发生过宫内感染、宫内窘迫等 , 都有可能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
对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重点在于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不但需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 也需要家长重视并定期带孩子检查眼睛 , 定期追踪观察 , 及时干预治疗 , 对孩子今后的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
【低体重的早产儿易患上视网膜病变】小编总结:父母一旦发现宝宝此病的迹象时 , 一定要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 以免误了宝宝的治疗时间 , 从而导致宝宝失明的憾事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