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扇子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 。准确的说,它是礼仪扇 。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蔑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平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 。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 。
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那时间的纤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 。春日迟迟,欲睡昏昏 。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 。羽扇是男人们的物事,名士袖手清谈,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谨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 。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对了,其实这个真名士自风流的精神意味,应该从它最早的使用者——宋玉开始 。
春秋战国时,羽扇尚未风行,宋同学自携白鹤毛扇子赴宴,结果被诸侯们掩口偷笑 。宋同学岂是好捏的柿子?口若悬河,舌战群雄,反正一番口水战之后,终于取得压倒性胜利,完成了大力推广羽扇工作的史任 。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宝钗在蜂心桥扑蝶时用的好像也是纨扇,整部《红楼梦》里,老成持重的薛宝钗流露少女性情的地方不多,这个执扇子扑蝴蝶的叙事角落,算一处 。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荧,动作的幅度太大,失了娇羞轻灵 。
同样的执纨扇扑蝶的场景,在《金瓶梅》里,是写潘金莲的娇媚 。至于纨扇本身的意味,是又凉又苦 。“秋来纨扇合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夏日酷暑,用时则亲之、宠之、收之,秋日生凉,无用扇子纳凉,就弃之、废之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自班婕妤的《怨歌行》来,纨扇就是暗喻弃妇的 。
薛潘二人后来皆收场冷清,不知道作者有没有预置这层心思 。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 。
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瀚,题诗作画 。言情小说中,扇子是高频出现的传情道具,可撕,可咬,可指指戳戳,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扇面;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调情:比如陈经济送了一把湘妃竹的扇子给潘金莲;可伤情:《源氏物语》里,源氏公子是用一把扇子来置放夕颜花的,因为,“这花的枝条很脆弱,不好用手拿的” 。
真是“薄命花”,正如书里那些命相寒薄的女子 。可试情:《枕草子》里的人,当然也是用扇的,有个并不太熟的男人,早起推门入户,就拿自己的扇子去够清少纳言枕边的扇子 。不过后者没搭理他 。《桃花扇》,王尔德《少奶奶的扇子》,都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 。扇子还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