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败血症的早期识别

由于
【新生儿疾病:败血症的早期识别】新生儿疾病:败血症的早期识别
“二不”即体温不升及体重不增 。体温不升是指新生儿测体温时在35.5℃以下 。平时小儿手足温暖,败血症时小儿手足发冷 。体重不增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败血症使体重没有正常增长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的时间在生后3-4天最明显,下降的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以后逐渐恢复,在生后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以后小儿每天体重增加约50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在750克以上 。而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不增加 。
“一低下”即反应能力低下,或精神萎靡 。正常新生儿在受到刺激时可做出适当反应,如微笑、注视、惊醒等,而败血症的小儿则表现为反应能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
除以上危险症状外,新生儿败血症可出现危险体征——黄疸 。黄疸的特点是在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时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黄疸是一个常见表现,甚至可能是唯一表现 。因此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怀疑败血症存在的可能 。
此外,败血症的小儿可有局部感染灶,如皮肤脓疱疮或疖肿,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败血症的致病菌正是从这些病灶进入血液的 。有这些感染病灶容易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有助于败血症的诊断 。但有许多新生儿败血症没有感染病灶,如羊膜早破、羊水污染,细菌经血或羊水感染胎儿;出生时由于产程延长使新生儿在产道受到感染等 。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小儿挑“马牙”、割“螳螂嘴”,使口腔黏膜损伤,致病菌从损伤处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
小编提醒: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要重视孕期保健,实行住院分娩,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