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很重要 妈妈与新生儿都应及时补充

维生素K缺乏症状主要见于新生儿出生后三个月内,出于新生期的时候较为常见的疾病 。如果新生儿患有此病,很可能会流血不止或腹泻、抽搐、脑水肿,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特别是新生期,以单纯的母乳喂养甚至是初乳喂养的新生儿更是容易患得 。还有另一人为因素——新生儿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此病发生的一大诱因 。因此,妈妈们应从怀孕中后期便开始补充维生素K,同时,在健康足月的新生儿一出生也要立即补充,从而避免预防此病 。
妈妈与新生儿都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所谓的维生素K是参与人体血液凝固的一种重要物质,倘若缺乏了,就会带来“流血不止”等凶险情形 。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大多数是出生后3个月内逐渐开始显现,这部分患儿绝大多数为母乳喂养,体内维生素K含量偏低,因为母乳中维生素K的成分比例仅为牛奶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 。
所谓的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以有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它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新生儿出生前三个月内,为婴儿期较常见的疾病 。如果孩子患病,可能会流血不止 。
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产物或肠道菌群合成 。成人一般可以通过食物或肠道菌群得到足量补充,而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没有多少‘老本’可用 。从子宫娩出的婴儿,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处于无菌状态,还不能帮助自身合成维生素K 。此外,新生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K需要量较大,更加容易引发摄入不足 。
父母需谨记新生儿一定要补充维生素K 。长期以来,不少父母误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资料表明,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等征兆 。
维生素K严重缺乏的婴儿可因脑出血而致死或致残,但它完全可以通过早观察早发现进行预防 。“如果母亲本身就严重缺乏维生素K或者使用加快维生素K氧化降解的药物,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所生下的婴儿一般也会缺乏维生素K 。”此外,如果婴儿诞生就出现脐带残端无故渗血不止或婴儿突发莫名抽搐、腹泻等现象,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般可以通过查凝血酶判断是否患有此病 。除此之外,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如果全身多部位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出血或皮肤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淤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等,都是此病的危险信号 。
目前,基本上正规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时就为其补充维生素K,绝大部分宝宝都能通过出生后的迅速补充而避免体内维生素K缺乏 。从临床统计的情况来看,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直接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正常补充维生素K导致 。
常言道:婴儿无小病,因而针对其用药必须非常慎重,孩子一旦有任何异常都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临床发现,不少新生儿患上常见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后,部分年轻父母未遵医嘱自行买药,导致抗生素滥用,从而人为引发孩子维生素K缺乏 。如果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都可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 。
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腹泻的新生儿,以及3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儿,一定要实施常规维生素K的补充;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患儿出血,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应该立即肌注维生素K,以防进一步导致颅内出血;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还有对接受大剂量水杨酸盐治疗、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患儿,都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