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门巴族的来历( 三 )


门巴族的食俗
世界之颠的喜马拉雅山脉 。曾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整个山系山势高峻 。群峰林立 。绵延2400多公里 。横亘在西藏的南缘 。成为雪域高原的天然屏障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东端是珞渝地区 。西毗门隅 。在这广阔的地域居住着数万门巴族人 。
珞渝地区沟深谷狭 。雨量充沛 。气候炎热 。刀耕火种耕地适宜种植玉米 。因此 。玉米和鸡爪谷成了墨脱门巴族的主食 。玉米一般和大米渗和煮成混合饭 。玉米细粉煮成面团 。玉米也是酿制白酒的主要原料 。另加部分玉米渣和鸡爪谷 。
鸡爪谷是热带作物 。我国海南省有种植 。大小颜色和油菜籽相似 。它是酿造"邦强"(甜酒)的主要原料 。人们也喜欢吃鸡爪谷粉煮成的面团 。水田多的地方 。以吃大米饭为多 。
西部门巴多以荞麦饼和青稞为当家粮食 。常见的蔬菜有木耳、香菇、竹笋、茄类、瓜类、辣椒、豆类、萝卜类 。灶具主要是皂石锅、铁锅等 。人们喜欢用石锅煮饭煮菜 。石锅传热和散热慢 。炖出的饭菜鲜美可口 。这是金属锅所不能媲美的 。
门隅地区的门巴族食荞麦饼 。饼是用一块圆形薄石板 。放在火塘三角架上 。然后把荞麦粉调成糊状 。摊在石板上翻烙烤成 。吃的方法是在烤好的麦饼上抹上奶渣、盐、辣椒糊、趁热卷着吃 。门巴族别具特色的酱菜 。豆酱 。是门巴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料 。酱是煮熟的黄豆加工、发酵而成 。待豆子冷却到不烫手时 。约摄氏25度左右 。将食盐、辣椒粉、胡椒粉、蒜泥 。茴香等调味品均匀拌和 。然后装入直径30厘米、长50厘米左右的竹桶里 。顶部塞一把蕉叶 。糊泥封顶 。置于灶台的后部 。保持一定温度 。一般一个月即可食用 。但置放时间越久 。色泽鲜艳 。略呈紫黑色 。超过一年的变成了黑色 。
此酱味道辛辣 。口感浓香 。细细品味 。不咸不淡 。香辣适口 。特别能增强食欲 。辣味中透出浓郁的清香 。青辣椒沾之 。清香可口 。别具一番味道 。真是越吃越想吃 。能多吃一碗饭 。家家户户都备有几桶豆酱备用 。
门巴人烹饪简单 。汤菜是主菜 。汤汤水水 。和单调的米饭相配 。食用方便可口 。颇受人们青睐 。汤菜中的主要佐料是豆酱 。一般五口之家的半锅汤菜中要投放80克左右的豆酱 。经过发酵的豆酱成了酱泥 。投入锅中后自行分解 。毫不夸张地说 。门巴族烹饪技术中 。远远不能离开豆酱的 。
酥油茶每天必备 。夏天还饮一种自制的酸奶 。男女老少普遍嗜好饮酒 。自制的青稞、大米酒多装入大葫芦、大竹筒里 。客人将至 。男的做菜陪客 。女的敬客 。客人喝一口 。女主人便在一旁随时添加 。客人醉 。被视为看得起主人 。主人才高兴 。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