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有什么风俗习惯?鄂温克族的来历习俗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 。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人口30505人(2000年)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 。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 。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

鄂温克族有什么风俗习惯?鄂温克族的来历习俗

文章插图
鄂温克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来历习俗
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 。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 。其余从事农耕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 。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 。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
鄂温克族的名称由来
鄂温克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 。鄂温克语言届阿尔泰语系 。通古斯语族北语文——鄂温克语文 。分布持哈、莫尔格勒、敌鲁古雅等方言 。没有文字 。牧区通用蒙文 。猎区、农区和山区通用汉解放前只有少数知识分子能懂满、蒙、汉、俄四种文字 。
鄂温克族由于历史上的不断迁陡和居住分散 。加之交通不便 。互相来往少 。处于隔绝 。逐渐形成区域间的经济和生活略有差异;曾被其它民族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霍恩克尔”、“喀木尼堪”、“特格”等 。事实上 。这几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 。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只是在生产、生活上有某些差异 。如被称“索伦”的人数最多 。约有两万三干多人 。分布在辉河、伊敏河、莫和尔图河、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阿伦河、格尼河、诺敏河、甘河、油漠尔河流域 。这部分鄂温克人从事狩猎业和畜牧业及半农半猎为生 。一部分人曾一度搞过农业;被称“通古斯”的两干多人 。居住在莫日格勒河 。锡尼河中上游一带 。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被称为“雅库特”一部分人 。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和贝尔茨河(今激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 。
鄂温克族人民在历史上从不承认自己是“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 。他们祖祖辈辈都自称是“鄂温克” 。然而 。他们恢复本民族自称的愿望 。在历代统治阶级民族压迫的制度下 。始终未能实现 。解放后 。党和人民政府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愿望 。在呼伦贝尔盟民族事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 。曾专门组织他们的代表人物座谈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民族名称问题 。并组织鄂温克族的广大群众对族称问题广泛地进行酝酿、讨论 。他们列举了大量事实 。证明三部分人本是一个民族——鄂温克族是无疑的 。人民政府根据他们一致的要求 。恢复了原来的真正族称——鄂温克 。
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
鄂温克族大部分信仰萨满教 。牧区有些人还信仰藏传佛教 。敬奉鬼神 。崇拜大自然 。习惯上主要有动物崇拜 。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过去实行天葬(即风葬) 。后来多改为土葬 。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
鄂温克族的饮食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 。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 。不仅以奶茶为饮料 。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 。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 。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 。过去每户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来只羊和两头牛 。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 。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