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

河北省农村儿童张爱武,已经5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 。
【宝宝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
河北省农村儿童张爱武,已经5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 。从3岁开始家长就带他在当地治疗,钱花了两三万,不见效果 。无奈,家长带着爱武到北京求治 。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 。追问得知,孩子3个月时因高烧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庆大霉素,每天2针,共5天 。医生认为由于耳聋发生在学说话之前,致使这个孩子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也就造成了哑 。
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类似张爱武这样的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余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 。而我国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其中有些人的听力残疾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造成的 。
正常用药量也能致聋
看到以上数字,也许有人会以为是用药将孩子的耳朵搞聋了,肯定是医生出的事故 。其实不然,在这些药物性耳聋儿童中,少数确实是由于医生用药量过大造成,但大多数却是医生在使用合理药物剂量情况下发生的 。
能够引起耳聋的药物主要是一类抗菌消炎药,其被称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另外还有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巴龙霉素、紫苏霉素、阿米卡星、小诺米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和阿斯米星等 。其实,青霉素是较理想的消炎药,价格便宜,副作用小 。但用这种药之前必须作皮肤试验,有的因为
医院条件不具备,有的是医生怕麻烦,于是青霉素受了冷落,而容易引起耳聋的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就成了首选注射用消炎药 。在某农村乡卫生院,笔者亲眼看到每天医生都要给二三十名儿童注射庆大霉素,实在令人担心 。
据北京市临床药物研究所对1039名聋哑患者的调查表明,其中由于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占59.5%,而80年代比50年代增加了12倍 。据另一份对药源性耳聋患者的调查,83%是由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 。
儿童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可以发生在各年龄,但儿童更易发生 。其原因一是儿童患发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机会比成人多得多;另外,儿童内耳及听神经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 。新生儿和小婴儿由于肾功能不健全,对药物排泄能力差,更易发生药物性耳聋 。据研究,注射卡那霉素后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成人平均为2.3小时,而新生儿为4.6小时,比成人延长一倍;注射庆大霉素后成人为2—3小时,新生儿为5—11小时,比成人延长二致三倍 。孕妇怀孕后,胎儿耳及听神经发育时间为第4周开始,直到7个月完成 。因此,胎儿比出生以后的儿童,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 。有许多先天性聋哑儿童,实际上并非遗传原因造成,而是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耳毒性药物引起 。
医生家长同努力防止聋童
医生应珍视治病救人的天职,握紧书写处方的笔,治疗孕妇和儿童疾病时,更应慎重用药,宁可自己麻烦点也要多为患儿考虑,免除孩子们的终生遗憾 。作为家长,在孩子有病时决不要自行决定用药,不要以为打针才是最好的办法 。另外,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特别是小婴儿,如果发现他对声音不敏感,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找出缘由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