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究竟为何物?


都说现在的宝宝因为被宠爱太多 , 抗挫能力弱爆了 , 一不小心就养出温室里的花朵 , 于是“挫折教育”一词应运而生 , 很多家长也开始着手从小实施挫折教育 。然而 , “挫折教育”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抗挫能力弱 , 谁的错?
从大孩子遭遇不如意动不动就离家出走 , 甚至跳楼自杀 , 到小孩子一点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情绪激动 , 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 , 安抚无效 , 越来 越多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 抗挫能力“简直弱爆了” 。
那些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凡事不那么在乎的孩子 , 在遭遇挫折时 , 似乎更容易面对;而那些敏感、谨慎、对人对己要求都高的孩子则相反 。不过 , 这并 不表明孩子的气质类型与抗挫折能力强弱必然相关 。事实上 , 无论哪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可能分化为抗挫折能力“强”和“弱”这两种类型 。
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 , 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出现差异的根源很大程度是在于家庭——家长自身遭遇挫折时如何应对 , 在孩子面临挫折产生挫败感时家长如何对待孩子 , 家长能否利用一切机会协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这些才是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 。
挫折教育 , 从小实施?
当感觉孩子抗挫能力弱时 , 很多家长想的都是——从孩子入手去改造他 , 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孩子坚强一些 。殊不知 , 孩子本身并没有错 , 也并不存在问题 。“改造孩子 , 使其坚强”的做法治不了本 , 甚至连标也治不了 。
这些年 ,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 认为这个事情应该从小抓起 。于是 , 在宝宝遭遇挫败、出现挫折感时 , 就有家长尝试着狠下心 , 采取冷漠面对的方式 。
甚至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才几个月大时就开始着手开展“抗挫训练”:孩子哭了 , 故意让他多哭一会儿 , 不予理睬;孩子有需求 , 故意拖延一会儿 , 意在让孩子明白 , 他需要学会克制 , 学会坚强地面对 。可是 , 小宝宝是活在当下的 , 这样的方式真的能提升抗挫能力吗?绝非如此!
最常见的是 , 当孩子有情绪而哭闹时 , 不少家长会说:“不要哭!别哭!勇敢的孩子不哭!”以此半强迫半劝说地使孩子止住哭声 。对男孩 , 大家的要求会更苛刻些 。“男儿有泪不轻弹” , 这个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 , 也成了我们养育男孩的一条准则 。
然而 , 这样的方式常常使我们的孩子貌似强大 , 实则内心很脆弱 。他们的“强大”成了掩盖内心恐惧、讨好家长的面具 , 这张面具不过糊了一层薄薄的 纸 , 稍稍用点力 , 一捅即破 。这也是很多孩子上了大学(甚至在中学)稍微经受点挫折就跳楼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 当他内心脆弱时 ,  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与帮助 , 心灵得不到滋养 , 自然没有强大的可能 。
所以 , 这种貌似合理的挫折教育的方式最终会陷入“越教育 , 抗挫折能力越弱”的恶性循环 , 适得其反 。或者貌似效果很好 , 实则经不起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