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频是“训练”出来的?

刚满3岁的小丫上幼儿园不久 , 细心的老师就发现她上课时不时举手要求解小便 , 但每次尿量不多 , 只能解出50毫升─60毫升 , 甚至只解出几滴 。

刚满3岁的小丫上幼儿园不久 , 细心的老师就发现她上课时不时举手要求解小便 , 但每次尿量不多 , 只能解出50毫升─60毫升 , 甚至只解出几滴 。
夜间也时常会尿床 。为此 , 妈妈带着小丫到医院做了全面体格检查 , 化验尿液和血都没有异常 。医生仔细地询问小丫1岁后小便训练情况后 , 告诉小丫妈 , 宝宝的尿频与过度频繁训练小便有关 , 属于不良习惯或不良反射 , 在医学上称为精神性尿频症 。
纠正尿频 , 要打破“频尿训练”的条件反射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 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 , 本来对初级排尿中枢抑制能力较弱 , 膀胱括扩约肌功能相对低下 。而经过“频尿训练”的孩子几乎从未体验过膀胱涨满的感觉 , 膀胱容量较小 , 稍有一点尿意便控制不住 。宜通过正确训练 , 帮助孩子建立正常排尿反射 。
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给宝宝讲解有关知识 , 使他们乐于合作 。
【宝宝尿频是“训练”出来的?】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展示给宝宝看(告诉宝宝 , 这就像长在宝宝身上储存尿尿的袋袋) , 装小部分水 , 给宝宝看水不会溢出来 , 再装入更多的水 , 仍不会溢出 , 直到塑料袋鼓起水才满溢(小便)是不会“漏”出来的 。
规定一个排尿间隔时间
开始可定为一个半小时 。白天 , 不管有无尿意 , 到了一个半小时 , 即让孩子主动排尿一次 。如未到时间 , 即使有尿意 , 也得暂时忍着 。经过一段时间 , 宝宝适应后 , 可逐步延长至2小时、3小时的间隔 , 直至4小时~5小时 。但是夜间不必限时 。
着手改变孩子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环境
^如多安排有趣的游戏活动 , 让孩子经常和没有尿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 以分散注意力 , 抑制排尿中枢的兴奋性 。让宝宝在玩耍中忘记尿尿 。
^如果孩子排尿次数仍然较多 , 不要粗暴指责 , 以免对宝宝的大脑皮层产生恶性刺激 , 使症状加重 。
^白天不要控制孩子的饮水量 , 晚上适当减少饮水 , 尤其在临睡前不喝水 。
^避免喝糖开水、甜饮料和茶叶水 。
^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对尿频症状严重的孩子 , 可视情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 , 或针灸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等穴位 。也可按照医生处方使用阿托品 , 一般用药3天─5天后 , 小便次数将明显减少 。
通常 ,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 , 大脑皮层发育逐渐完善 , 症状可自行消失 , 既不会影响孩子健康 , 也不会影响发育 , 因而完全不必担心 。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