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配套产业链更缺人才,科研与实践脱钩
芯片产业链条很长,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每一个环节中,中国都有被“卡脖子”的地方 。
而实际上,半导体人才的稀缺更是贯穿于各个环节 。如果说中国有一个半导体重镇,那应该是上海 。
上海张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最早,也是人才储备相对最为丰富的地区 。目前,包括天数在内,中国几家研发7纳米GPU的公司全都在上海,这其中的历史原因也不难发现 。当年英伟达和AMD的芯片团队都在上海,这些团队成员如果跳槽创业,也会由于产业配套的原因继续选择上海 。上海拥有包括台积电在内的芯片产业配套,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朱嘉表示,光速中国在投资半导体相关产业时,也会关注这个公司落地在哪里 。
“很多区域城市做不好,主要还是专业性,或者说更直接的就是人才,人才所在地与项目是否成功有很强的关联性 。如果很难吸引优秀的行业人才来落地工作和生活,要做一个很前沿的半导体项目,就很难成功 。”
朱嘉同时表示,上海张江是国内半导体发展最早、相对人才储备最丰富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北京、深圳、南京也聚集了很多相关人才 。但总体来说,必须要有很好的项目,同时匹配优质的人才集群,这样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
“整个行业的人才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大学培养是一方面很重要的人才来源,但目前行业的中坚力量还是来自于具备在跨国公司或行业头部公司经验的工程师,但这样的人才极其短缺和抢手 。”林小钦这样表示 。
“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基础科研和实际产业是完全脱钩的 。”谱润投资周林林介绍,这里面基础研究的积累、产业的积累缺一不可,而中国在两个方面都较为欠缺,需要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不能急功近利 。
“中国的基础科研很多都是为了发表文章,文章发表完了以后就结束了,然后再搞一些新的,再发表文章,又结束了,它没有一个科学研究的积累过程,而这个积累,不是一两个研究所,也不是一两个大学能够做到的,需要整个社会大家都来做基础研究,并且最后一定要跟实际去对接起来,不能仅仅是发表论文 。在实际的产业中,产业积累也需要一个个产品、一个个关键点的突破,慢慢积累起来,汇总了以后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海 。”周林林表示 。
如何寻求国产替代
现阶段国产化的声浪掀高,但是国产化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坚持不懈的投入与努力,尤其在EDA工具与IP及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方面,它们都是“硬骨头”,至少在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据大钲资本林小钦透露,天数芯片的核心IP都是团队自研,但是国内芯片设计用的高端EDA工具仍然被外国公司垄断 。
投资老将周林林则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他参与了一个上海政府主导的做半导体塑封材料的科研项目,虽然已经拿到了日本的专利,但当时因为国内缺乏关键材料只能放弃 。而两年前,他再看半导体塑封材料时,发现中国仍然只能做中低端产品,因为高端的关键材料还是只有日本有,中国没有 。
实际上,半导体产业是最彻底的全球化产业,没有全球协同无法成功 。以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为例,光刻机有10万个零部件,其中涉及德国提供蔡司镜头,日本提供特殊复合材料,瑞典的工业精密机床技术,美国提供控制软件、电源等 。一台光刻机,是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结果 。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国高科技对中国的限制却也给市场空出了新的机会 。
- 民间坐月习俗透析
- 耳聋居新生儿筛查疾病之首
-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 中国中免业绩快报:一季度净利28.49亿 同比扭亏
- 农历月份的别称-中国农历岁时查对表
- 宝宝7种不适 中国妈妈惊惶美国妈妈淡定
- 中国好爸爸:适合和女儿玩的亲子游戏
- 中国新说唱李尔新被打马赛克原因揭秘 疑成审查部门重点对象
- 资本大佬刘益谦“芯”布局浮出水面:疑似奕斯伟科技实控人 5年前开始布局
- 中国经济“惊艳”开门红:专家预测一季度GDP同比上涨或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