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基本知识及可预防疾病

基本知识
1、接种时间
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第1针接种后6个月接种第3针 。
2、疫苗种类与接种方式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不要在同一个上臂上实施接种 。
【乙型肝炎疫苗基本知识及可预防疾病】目前乙肝疫苗有酵母表达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和CHO表达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两种,它们的接种剂量有所不同,前者接种剂量为每针次5微克,后者为每针次10微克 。
3、接种禁忌症
新生儿:患有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低于2500克、严重脏器畸形的不能接种 。
儿童:患有急慢性热症、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病等不能接种 。
4、副反应
极少数儿童可有发热、注射局部轻微红肿、疼痛,多在2~3天内自行缓解消失 。
5、可预防的疾病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我国儿童主要在2岁以下感染,感染后约半数儿童血液中会长期携带病毒,其中部分人成年后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大国 。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9,75%,全国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约7亿人受过感染,乙肝病毒携带率在幼儿期即已达到高峰:我国目前约有慢性乙肝病患者2000万人,其中一部分人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 。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根本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后,约90%的人能够得到免疫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