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浪潮汹涌!输入型通胀来了?中国如何应对?( 三 )


李徽徽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是源于美国通胀上升使各国的生产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价格抬升 。
面对可能出现的输入型通胀风险,中国应该如何防范呢?明明建议,应充分运用手上的工具,例如通过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稳定,应对输入型通胀冲击,同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输入型通胀可能带来的市场波动 。
李徽徽建议,应允许本国货币短期显著升值,或者维持汇率波动在合理区间,缓解进口原材料涨价的压力;通过财政政策对下游终端用户进行直接现金补贴,维持消费者的长期购买力;短期内采取货币紧缩的政策以控制需求端的快速增长或资产泡沫 。
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指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
采访人员多方了解到,尽管当前输入型通胀压力骤然升温,中国央行未必会收紧货币政策 。究其原因,一是3月份PPI同比增速涨幅较大,是建立在去年低基数效应的基础上 。就2020-2021年平均增速而言,3月份PPI这两年平均同比增速约在1.4%,依然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准;二是就传导性而言,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终端工业品、生活资料、CPI的传导性较弱,显示下游需求依然不够旺盛;三是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是短期现象,其上涨主要驱动力是全球疫苗接种令经济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准,因此原油等大宗商品也随之向“疫情前均价”靠拢 。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依然立足于持续推动经济复苏增长 。”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向采访人员指出 。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考虑到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尚有不确定性,中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既要避免信用收缩,也要避免通胀预期强化 。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要化解大宗商品上涨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升温,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相关部门还要引导实体企业加大期货套期保值与基差交易,有效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波动与经营压力 。
采访人员多方了解到,近年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一直在推动企业开展期现结合的套期保值操作,从而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降至最低 。
“目前,相关部门还在积极推动商品指数基金入市,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活跃度与价格发现功能,从而让实体经济拥有更丰富的套期保值操作策略对抗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向采访人员指出 。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缘何延续合理宽裕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输入型通胀压力升温,部分全球投资机构开始押注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 。
“3月以来,包括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央行已经扣动加息扳机,因为这些国家通胀率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快速走高 。在华尔街,部分对冲基金认为中国迟早会加入其中 。” Wrightson ICAP首席经济学家Lou Crandall分析说 。
在上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宏观经济学家看来,中国当前所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截然不同 。
一是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没有得到需求端支持,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并不显著,就3月份经济数据而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里的采掘工业价格上涨12.3%,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0.1%,但到了下游产业,加工工业价格仅仅上涨3.4%,生活资料价格只上涨0.1% 。
二是大宗商品此轮上涨未必会持续很久,目前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准,但全球经济需求与复苏进程仍未达到疫情前水准,某种程度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多受到资本流动性泛滥影响,而不是经济基本面支撑 。随着美联储可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大宗商品涨势正变得难以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