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破解宝宝心情密码


爸妈们面对宝宝的一些“无理取闹”的情况真是太头疼了,你刚收拾完玩具,希望他能乖乖地去睡觉,结果他噼里啪啦又给倒了一地 。你带他去逛街,出门前还还兴奋,结果一到商场,非要闹着回家 。面对他们这些莫名的反映,爸妈绞尽脑汁也难以理解,有时就难免会有一些言语和动作上的小暴力 。其实读懂宝宝的心思,你会觉得其实孩子真的很好对付 。

心理学家破解宝宝心情密码

文章插图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你的宝贝(还有他的小伙伴们)很有些戏剧演员的天赋:情绪化、喜怒无常 。他常常是前一分钟还腻在你身上撒娇,下一分钟可能就坚决地推开了你的拥抱 。昨天还告诉你:“妈妈我最爱吃烧土豆了 。”今天却面对你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土豆做出无比厌恶的表情 。
因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词汇量都比较有限,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们只能以行动--甚至是比较夸张的行动来传达他想传达的重点 。(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
想像一下,当你身处语言不通的异乡,不是也一样要用夸张的手势和表情来试图与人交流吗?)虽然有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发作会让你觉得不可理喻,但他们这些怪异的表现却总有一个有理有据的缘由:争取独立、要求平静的生活或者是处于某种欲望……我们和众多儿童心理和行为学家一起开发了这本小小的“儿童心情辞典”,希望可以帮助你了解在宝贝内心世界发生的一切 。
场景一:母女间的小较量孩子的行为:
你1岁的孩子一进卧室就一头扑向一叠你刚刚叠好的干净衣服 。你温和地对她说:“宝贝儿,别碰那些衣服 。”她回头冲你笑笑 。你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了:“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她却开始用脚踢那些衣服,很开心的样子 。现在,你开始大声嚷嚷了:“马上给我停下来!”孩子停了下来,明显是被你的声音吓到了 。
解读宝贝心思:“如果你想让我别那么做,只要说‘不行’就可以了 。我听不懂你说的什么‘你离那些衣服远点儿!’是什么意思 。那个句子太复杂了 。还有,为什么你不肯让我碰那些衣服呢?我明明刚才看见你也在弄他们呀,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呢?”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儿童行为专家NELSON教授告诉我们,1岁左右的孩子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限 。所以如果你说“不要碰桌子”,孩子的大脑很容易忽略句子的前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听到的很可能是“碰桌子” 。所以,如果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还不如简单地告诉他:“不行!
”并且重复几次--因为我们不敢确定你说一次孩子就听清楚了 。要想效果再好一些,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件孩子可以做的事,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满足他想找点乐子的愿望 。
场景二:
一场玩具保卫战孩子的行为: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拿起了你女儿的天线宝宝玩具 。“这是我的!”她立刻尖叫着扑了过去 。你告诉孩子再过5分钟就轮到她玩了 。但没有人听你的,一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 。
解读宝贝心思:“让别人分享我的玩具?你疯了吧!我怎么没看到你让别人分享你的东西呢--比如你的车、你的电话,还有你的钱包!还有,你老是说‘几分钟’,‘几分钟’是什么意思?如果我先找到这个叫做‘几分钟’的东西,那它也是我的,不给别人!”
更恰当的处理方法:小孩子往往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顾及其他人的感受 。还有,他们对于时间,几乎没有概念 。所以,改变一下战略吧 。你可以这么说:“等到广播里的这首歌唱完了,就轮到你玩玩具 。”同时,为了避免“战争”,你可以在孩子的小伙伴们来访前,先把他们最常争抢的玩具收起来 。